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千秋功过话运河: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图](2)

隋炀帝时代所开凿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利用黄河为基干,向东南、东北开河,不仅水源有保证,而且顺应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各河流的自然流向。大运河工程浩大,动用几百万军民,全长四、五千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样巨大的工程,又穿越复杂的地理环境,要解决一系列科学技术上的难题,运河工程的完成,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隋开运河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目的。从当时的政治形势看,隋继北周,开永济渠有利于稳定华北一带;隋要灭陈,就要有通长江的水道,(元)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文帝利用邗沟故道开山阳渎以通运漕下注云:“隋特开而深广之,将以伐陈也。”从经济上看,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经过长期惨重破坏之后,社会经济已丧失自我恢复和自我调整的内在生机,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水平。而江南地区得到充分开发之后,全国经济重心已南移,政治重心却因政治上和国防上的原因,不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南移,在两者必然分离之后,必须以南方的经济来支撑北方的政治,而两者之间唯一可能的联系是运河。因为这个时期的交通运输,陆路艰难,运量有限,运费很高;水路又只通沿海,没有贯通南北交通的河流。所以,利用一些天然河道、湖泊洼地和古运河来开通南北运河,是当时最好的办法。
    大运河的开凿,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加强南北联系和经济交流,促进祖国的统一和发展祖国的经济、文化,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通典》记述,江、淮、河、海四大水系沟通之后,“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运河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运河两岸,商业都市日益繁荣,杭州、扬州、镇江等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繁荣城市。
    对于如此巨大的工程,封建王朝用严刑峻法征调徭役,限期紧迫,造成河工大量死亡,民怨沸腾。我们可从无名氏的《开河记》中描写开凿汴渠的情况知其概略。诏令以征北大都督麻叔谋为开河都护。男丁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都要征集,如有隐匿者斩。丁夫计三百六十万人。更以五家出一人,或老、或幼、或妇女,供馈饮食。又令少年骁卒五万人,各执仗为吏,如节级队长之类。总共五百四十三万余人。畚锸既集,东西横布数千里。及开汴梁盈灌口,点检丁夫,约折二百五十万人;其部役兵士旧五万人,折二万三千人。这给民夫、兵士的生命造成多么严重的摧残!运河开通,炀帝自洛阳迁驾大梁(今开封市),诏令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使命至,急如星火。民间有配著造船一只者,家产用尽;犹有不足,枷项笞背;然后卖男鬻女,以供官用。运河上,官船舳舻相接,绵延千里。从大梁到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以上虽系稗官之言,但如不计细节,那它对这种强制劳动的残酷性所作的描述,却符合历史的真实。《资治通鉴》记炀帝开永济渠时,“丁男不供,始役妇人”。连妇人也要同男丁一样负担沉重的徭役。炀帝为要寻欢作乐,“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东京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成皋(今河南汜水县),北至河阳(今河南孟县),相望于道”。这不是和说部描绘的一样的残酷吗?《通鉴》记述杨广所乘龙舟有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两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一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居住。别以浮景九艘,三重,都是水殿。共用挽船士八万余人。舳舻相接二百余里。“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障泥是马鞯,垫在马鞍下面,两旁下垂,用以遮挡泥土,故名。帆指龙舟上的锦帆。这是唐代诗人对杨广南游不顾农时、暴殄天物、荒淫无耻所作的揭露和控诉。人民只有起来推翻这个王朝,才能有活路。
    后人讨论隋祚如此短促,归咎于隋炀帝开运河,这样看问题是不正确的。杨氏父子开凿运河是很有作为的壮举;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暴虐和他们自身的穷奢极欲、残民以逞,与人民的矛盾极度激化起来,遂给隋王朝的迅速覆灭创造了条件。皮日休公正地指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明代于慎行评论隋炀帝开大运河的结果:“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元和郡县图志》也说:“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陆游在赴夔州时,途经江南运河,他曾这样评说:“自京口抵钱塘,梁、陈以前不通漕,自隋炀帝始凿渠八百里,皆阔十丈,夹冈如连山,盖当时所积之土。朝廷(指南宋)所以能驻跸钱塘,以有此渠耳。汴与此渠,皆假手隋氏,而为吾宋之利,岂亦有数耶”!总之,开凿大运河,在客观上是嘉惠后世、造福子孙的伟业。
    运河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从无到有,从分段通航到全线通航,自春秋至隋代,历一千一百多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出来的伟大工程。它对我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以及促进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公认。唐人曾经描绘运河开通后全国的交通形势:“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来,昧旦永日”。我们的祖先利用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全国许多河流、湖泊联缀成一张水运网络。但是,随着大运河工程的完成,给运输带来了方便,封建统治集团贪婪的胃口也更大,他们以残暴的手段更多地榨取劳动人民的剩余劳动产品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产品,征调更多的劳动人口负担沉重的徭役,迫使劳动人民终年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旧时代,滚滚大运河,流淌的不仅是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无数劳苦大众的鲜血和泪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