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交通 >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2)


    周易、老庄、墨家科学技术思想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崇尚理性,承认对科学技术的把握存在于抽象之中。不同之处,在于周易和老庄认为能把握科学技术之抽象是理性直觉或直观,而墨家则在理性直觉或直观之外,尤其注重逻辑推理与事物之间的直接原因分析,后者正与现代科学理性相一致。
    其中,周易与老庄,虽然在科学技术之思维方法上同于理性直观,但其直观的基础又有不同,周易的直观基础是包括人体自身在内的现实的感性经验,而老庄的直观基础则是理性思维自身或是来自于思想者内部的思维体验;周易与墨家虽然异于抽象方法,但他们都肯定科学技术的现实经验基础;老庄与墨家虽然在科学技术知识的来源上迥异,而且在抽象思维之理性直观与逻辑分析方面各自所强调的不同,但在严于抽象思维方面则有相似之处,都体现较高的抽象思维水平。
    
    周易、老庄、墨家科学技术思想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基本立场上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周易以天地人为三才,以天人合一为精神实质。其科学技术思想从感性经验和整体观的角度,看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以天人和谐为其最高精神境界与追求。老、庄则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古代就试图用道来限制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与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对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给予了极端的重视,甚至要“绝圣弃智”,放弃和毁灭科学技术。老子针对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和可能带来负面效应,而希冀于“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庄子反对使用简单的农用机械工具,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道之所不载也”,科学技术本身具有限制性,不完满性。
    首先,科学技术交流所赖以表达的语言手段有限性,固然存在着“数”是无形的,与人类语言中的有限有形数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不完全等同性,在语言的背后还有“口不能言”者,技术之高妙者,甚至在至亲的父子间也无法用语言文字交流。
    其次,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利益以及其他生物利益的矛盾性是人类科学技术无法调和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龀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再其次,人类将自己的技术强加于自然事物,必然导致自然事物的损害。“昔者海鸟止于鲁郊,……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克服的方法是遵循自然之法,放弃人为干涉:“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凫子的腿虽短,但如果给它续上,就是忧患;仙鹤的腿虽长,但如果给它砍去一段,就是悲伤,自然才是最好。墨家则从节用、节葬等角度,举张合理使用自然资源,而反对挥霍浪费自然资源,在精神实质上与儒道所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
    周易、老庄、墨家科学技术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前后相连的三个环节,它们之间相互弥补,正好完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的全面基础。
    
    周易“观象制器”的科学技术思想是第一个环节。周易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理性直观,在直觉中形成有关科学技术的普遍结论和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实的活动制造发明出实用工具,以改变自然、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从“观象制器”出发,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形成了以阴阳五行作为范畴来使具体科学技术理论化的思维工具,借用阴阳五行论的哲学范畴将有关科学技术的原则和现实经验总结为科学技术理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理论实际上是阴阳五行范畴下的自然语言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了阴阳五行理论的烙印。
    以阴阳五行作为范畴,既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了形成理论的可能,同时也满足了儒家从感性经验出发,经过直觉思维形成科学技术理论的偏好。在直觉思维中借助于哲学性质的阴阳五行范畴形成的科学技术理论,有一种可接受的合理性,其中不乏真知。这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从普遍性的角度总结个别经验提供了方便。以阴阳五行为范畴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理论以自然语言的形式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之中,并为一般社会成员所喜闻乐见。在这里,感性经验、普遍性的直观结论、科学技术的社会表现形式及其功用都在自发的形式中得到了显现与肯定。
    但是:首先,从感性的或现实的经验如何一步跃迁到理性直观没有得到说明,因而其关于理性直观结论与经验对象的一致性或相符合性就是武断的结论,内含言、象、意的内在矛盾性。其次,“观象制器”的科学技术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主要是对象的模仿,这在科学技术的初期阶段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但对科学技术的深度和精度发展就无能为力。
    最后,在直觉思维中借助于哲学性质的阴阳五行范畴形成的科学技术理论,只有一种可接受的合理性,而缺乏像经过逻辑的严密性和实验检验后的普遍可靠性,其中必然有很多经不起严格逻辑评判和实际检验的结论,结果表面上的普遍性科学技术知识实际上是个别经验累积。而且,由于以阴阳五行为范畴的自然语言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理论很多地方都可能引起歧义。这些都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深层思维方式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