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农业 >

宋元农业生产的缓慢前进(1)

宋、元时期的农业生产,由于农田水利的兴修、垦田面积的扩大、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而有了缓慢的发展。
    在宋代,水利事业南北都有,而以江苏、浙江、福建为最多。北宋时南方所修水利规模较大的有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石塘和福建莆田县木兰坡等地。其中江北捍海堰全长五百余里,修成后不仅近海民田免遭海潮倒灌,同时还使沿海碱卤地改造成为良田。浙江捍海石塘原创于五代时的吴越,北宋时重修。石塘高宽各四丈,全长三百多里,效果良好。木兰坡能拦洪、排灌,使周围两万多顷农田旱涝保收。南宋各地兴修或修复的较大水利工程有湖南潭州龟塘、兴元府的山河堰、镇江府练湖的七十二源,都可溉田万顷或万顷以上。元代所修水利不如宋多,中国南部的水利项目远比宋代为少,但与北部各省相比,除山西省外,也仍比北方多。元初曾设立了都水监和河渠司,专掌水利,逐步修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陕西三白渠工程到元代后期仍可溉田七万余顷。所修复的浙江捍海塘,对保护农业生产也起了较大作用。
    宋、元时候,南方人民曾采用了“圩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梯田”等扩大耕地的种植方法。
    前面说过,圩田即围田,是在水涝地筑堤所围出的土地。五代已经出现,宋、元时更见增多。北宋中叶,仅从宣州到池州就有千亩以上的圩田。南宋时,当涂、芜湖两县的圩田占全县农田面积的十之八九。宣州、池州一带的圩田的规模非常大,有的圩田周长四百八十多里,圩岸坚固宽广,可以并马而驰。
    柜田实际即是圩田,不过规模较小而已。架田是以木桩作架,四周和底部实以泥土和水草飘浮在水面的农田。宋室南渡后,柜田和架田在南方比较常见,是劳动人民争取耕地的方法。
    涂田和沙田是利用江海沿岸泥沙淤积的滩地经开垦而成的农田。由于这类土地时常容易淹没,所以不计入全国耕地之中。但农民在涂田、沙田上种植庄稼,仍是可以提高农业总产量的。
    梯田是在山坡垦出类似梯形的土地,宋代南方的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农民多开梯田。福建农民“缘山引水”,在山里种植水稻;江西抚州、袁州等地的农民,也开山坡为禾田,层层而上,直达山顶。
    劳动人民修建“圩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梯田”的结果,自然可以扩大当时的耕地面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