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的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早在5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先民们就开始了用水灌田。 
    到了4000年前时,开沟洫(水沟、水渠)以灌溉的水利工程已出现。商代,田间已有了简单的水渠。公元前605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县南期思集)的孙叔敖,主持修建了淮河流域的渠系工程——期思雩娄灌区。魏国的邺县(今安阳县)县令西门豹主持兴建漳河十二渠,引漳灌邺。战国时魏惠王十年,即公元前360年,组织劳力从今荣阳县古荥镇到中牟县西的圃田泽,开挖了一条人工运河——鸿沟,引黄河水东流。魏惠王三十一年,又从圃田泽挖河,把水东引至今天的开封市。以后又从开封开挖两条河道,分别向南向东入淮河。汉代,兴修水利的高潮在中原仍方兴未艾。随着兴修水利,中国最早的灌溉机械也在中原应运而生。春秋时卫国一带出现的最早灌溉工具——桔槔,开创了我国灌溉机械的先河;到了汉代,一种更为先进的灌溉工具——辘轳广泛使用;曹魏时期,马钧在洛阳发明了河道,池塘向上汲水的灌溉机械——翻车。 
    回首古代中原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不难看出,中原人民对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