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水利工程-引漳十二渠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安阳市北)。 
    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有很多泥沙,可以灌溉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十二堰从此改名天井堰。 
    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天井堰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也称万金渠。渠首在现在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隋代(公元581~公元618年)、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安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编辑:秋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