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东干”寻根路迢迢 秦风唐韵“醉”故乡

中新网西安10月28日电 题:“东干”寻根路迢迢 秦风唐韵“醉”故乡 
    记者 冽玮
    51位有着中文名字的“东干人”,51位能讲陕西土话的外国人。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海外东干杰出人士故乡行”从27日起在陕西参观访问,秦风唐韵令这些东干族华侨华人沉醉不已。
    境外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之典范 
    中亚东干族是一个极富个性与特色的侨民群体,被称为陕西近代文明的活化石,也是境外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
    东干族华侨华人主要定居在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绝大多数为100多年前陕西、甘肃回民起义军失利后撤退到俄国的后裔,现有人数约12万人,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群体之一。传说这支回族迁入中亚时,被问到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说“东甘”(甘肃东部),从此东干成为这民族分支的称呼。
    千山万水隔不断浓浓乡情。尽管东干族在中亚已经定居了100多年,但至今在方言土语、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岁时节令、民谣民歌等方面仍保留着百年前的陕甘特色。
    吉比什凯克人文大学教授伊素普夫·拉希德告诉中新社记者,东干人非常注重对文化和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建起了东干人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当年翻山越岭从中国带来的坛坛罐罐,还有传统的清朝服饰、绣花鞋等。结婚时,新媳妇必须穿绣花鞋,梳“燕燕”头,身着绣满龙凤图案的大红襟袍,而新郎多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胸前佩戴红锦等。
    由于当时迁徙过来的东干人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长期与中国隔绝,他们已不识汉字。为保留中国的文化,东干人创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用俄文字母拼写出的东干文。因此他们都有两个名字,一个中文的,一个俄文的。
    天下礼仪数长安
    “当我第一次看到西安城墙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头裹绚丽头巾的马尚洛·法丽达说,她的爷爷和教历史课的老师都跟她讲过,当年,先辈们就是从这座古城出来的,就是从这里一步步离开故乡、离开了中国。“如今,能够回到祖籍国做访问交流,我非常荣幸。”法丽达说。
    旌旗飞舞,号角齐鸣,锣鼓喧天,“有朋远方来,长安夜无眠!”在古朴、雄浑的大唐乐曲声中,威武雄壮的仪仗军士,身着金盔铁甲、手持仪仗兵器,列队出迎,掌灯仕女和文臣武将及多国使臣迎出城门,用隆重的仿唐入城式迎接贵宾。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妙龄女子,个个满面春风,争抢着与身着古装的武士、美女合影,置身其间,感同身受,不住地称赞自己似乎穿越了神奇的隧道时空。远古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在此时此刻交融。
    当许多东干人得知美国总统、新加坡总理等许多国外来访要员,都从这仿古迎宾仪式中进入西安城,这仪式被世人誉为“中华仿古迎宾第一式”的时候,禁不住连声称赞。
    来自秦始皇兵马俑的骄傲
    对于长相与“秦人”并无二致的东干人而言,陕西是他们的老家,其悠久历史与文化令他们自豪,包括闻名遐迩的“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博物馆以一号坑为最大,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埋有约6000余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陆续清理出土了1000个,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2000多年前的“武士”排满俑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陶马的大小与真马相似,排列有序,气势磅礴,它们昂首嘶鸣的状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雷霆万钧的战场。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再现了昔日帝国的辉煌。
    吉尔吉斯斯坦干协会副主席穆沙罗夫·萨基尔说,虽然过去在课本上看到过兵马俑,但当他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好似千军万马就在他眼前。可惜人太多,时间短,他没有看够。
    近年来,中国国内特别是陕西省同东干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东干人回陕西寻根问祖,不少年轻人留学西安学习汉字。据吉比什凯克人文大学教授伊素普夫·拉希德介绍,仅该校每年就选送200多个青年到西安学习“老家的文化”。
    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主席达乌罗夫·胡塞表示,下一步计划与陕西开展旅游方面的合作,让更多的东干青年回祖籍国看看,也欢迎更多的中国人前往中亚地区旅游观光。(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