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标志性老街之阜内大街西四转角楼:慈禧庆寿工程(4)

但在历代帝王庙中,没有清代各皇帝的牌位,只在景德崇圣殿前,当年由雍正帝立下了一块无字碑。也许他是希望清王朝的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吧。
    民国以后,历代帝王庙为学校所占用。1931年幼稚师范学校在原帝王庙中开办,1940年改为香山慈幼院女子中学,次年改名为市立第三女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原帝王庙仍一直为女三中使用,1972年撤销女校建制,改为北京市一五九中学。2000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投资数亿元为北京一五九中建设新校舍。学校迁出后,又全面修缮了历代帝王庙,并对社会开放,使历代帝王庙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成为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场所。
    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弘慈广济寺
    历代帝王庙往东不远,路北有一座灰色山门的庙宇,没有帝王庙那么恢宏的气势,巍峨的建筑,看起来朴素、庄重而又沉稳,正门有“赦赐弘慈广济寺”的匾额,这就是在全国佛教界有重要地位的广济寺。他是中国佛教协会会址所在地,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寺历史悠久,创建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金代时,这一带在金中都的北郊,称西刘村,该寺也叫西刘村寺。元朝时改称报恩洪济寺。元末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明朝天顺初年,山西僧人普慧、园洪法师等云游至此,在这里募集资金,在当时掌管皇帝冠服的尚衣监廖屏资助下,在原址重建寺庙。廖屏还将此事奏闻宪宗皇帝,请赐寺名。宪宗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赐名“弘慈广济寺”,到成化二十年全部完工。
    清代时,皇帝对广济寺十分关注,几代帝王都曾亲临该寺,或题诗立碑,或赏赐匾额,并多次修缮和扩建。清末,广济寺主持道阶和尚在寺内兴办了弘慈佛学院,学僧愈百人。当时广济寺在京城还拥有多处下院,如德胜门内的莲化寺、后海的广化寺、西直门内的弥勒院等,盛极一时。1931年,广济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被烧毁,1935年重修。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3年、1972年、1976年对广济寺进行过多次全面修缮。
    现在的广济寺,基本上还保留着明朝时的建筑格局,整座寺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圆通殿和多宝殿,东西两侧除钟、鼓楼外,还有整齐的配殿。寺庙的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戒坛殿,殿内有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戒坛,至今保存完好,是北京城内唯一的戒坛。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庄严肃穆。
    寺内收藏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大雄殿后悬挂着一幅巨型指画《胜果妙因图》,为乾隆九年名家傅雯奉乾隆之命用手指所绘。画高5米、宽10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幅描绘佛祖说法情景的壁画。画面上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座上为信徒讲经说法,周围是一百多位弟子在洗耳恭听。各弟子相貌神态各异,最奇妙的是,听众中有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关羽、关平、周仓及布袋和尚等人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