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辽金"胡洞"?明时"衚衕"?揭开胡同起源之谜(6)

《龙龛手鉴》,原名《龙龛手镜》,四卷,辽代幽州(今北京西南)法源寺僧人行均编撰。宋人刊刻时,为避赵匡胤祖父赵竟之讳,改为今名。全书收字26430个,比《说文解字》收字10516个多15914个字。《龙龛手鉴》根据当时流行的写本编辑,收录大量俗体字,是唐代前后俗体字的总汇。台湾著名敦煌学家潘重规先生研究表明,该书对释录宋以前北方普遍使用的汉字和口语俗字,对研究汉字的变迁,特别是释录敦煌学中的文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辽金时,“胡洞”二字已在北方民间广泛流传
    辽金时,“胡洞”一词已在北方民间广泛流传。在金末的北曲杂剧(明人称元曲)中,还出现了由胡同派生出的形容词,如关汉卿《单刀会》“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王实甫《歌舞丽春堂》,“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等都出自元朝建立前的金中都旧城(今北京城西南)。从胡同到派生出形容词血胡同、锦胡同,绝非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如,元代前期作家吴昌龄的《老回回探胡洞》剧目;张可久“胡洞窄,弟兄猜,十朝半旬不上街”;陈德和“翻银汉,战玉龙,遍乾坤似粉妆胡洞”,也都写作“胡洞”。
    天德三年(1151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下令迁都燕京(今北京西南),派人按北宋汴京(开封)制度增广燕城,遂改名为中都。此时的汴京,由于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由坊巷制取代了里坊制,重坊轻巷时代得以终结,巷和小巷的地位得到提升。巷坊墙被拆除,已形成开放型街市。据尹钧科、罗保平等的《古代北京城市管理》,金中都的街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辽南京即唐幽州的旧街巷,当时坊墙在逐渐拆除中;另一部分属扩建后形成的新街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