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120岁陈家祠:灰塑藏广州大景 砖雕天使穿肚兜(图)


    
    小天使穿肚兜。
    一名守护人与一个祠堂一万个日与夜,人一生有几个十年,但不可能有许多个三十年。在这整整三十年一万个日与夜中,有一个人一直陪护着一个祠堂,他叫李卓祺;作为一位守护陈家祠长达30年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老馆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陈家祠最长的守护者,李卓祺向本报记者述说了陈家祠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史。
    木质雕竹图藏着一对左右对称倒写“福”;带翅膀裸体小天使一改裸体穿肚兜;太阳公公不捧太阳打出新潮“V”手势;一幅《羊城首景图》内藏清代广州三大景;唐太宗李世民两爱将一守陈家祠就是120年……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老馆长李卓祺告诉记者,120岁的陈家祠隐藏着太多的秘密。
    李卓祺回忆起1979年刚被调到陈家祠工作那一幕。历经10年“文革”,陈家祠沦落为工厂车间,就连“陈氏书院”正门横匾几个大字也惨遭破坏。为了复原,他查阅大量资料,凭借自己扎实的书法功底,按照老照片规格亲自书写还原。在这35年间,除了中途离开5年,李卓祺在陈家祠一守就是整整30年,其间复原被毁五座神龛,挖出民国初年广州修路失散地下的石狮基座,还原广场两对旗杆,酝酿重挖昔日风水塘……
    “从木柱、屏门,到檐板、花罩,几乎所有的构件都雕刻着中国古典故事图案。”李卓祺说,陈家祠建筑雕塑宛如一本民间故事大全,经统计,整座陈家祠固化饰件达284件之多,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而这些雕塑饰件大多与清末民间吉祥寓意的主旋律有关。从《水浒传》,到《三国演义》,再到《岳阳楼记》,可以说,读懂陈家祠,几乎就读懂了大部分中国民间传说典故。
    福气满盈 雕竹构福左右倒写
    “木屏门上雕刻着对称的雕竹图,有一天我突然悟出:雕竹图造型还是一对左右互为倒写的福字书法。”李卓祺指着陈家祠首进中间那道双面镂刻的木屏门雕竹图说,“屏门背后正好是两个木雕‘福’字图案,一左一右,互为倒写。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整个福字本身构成一棵造型奇特的古竹。”李卓祺解释,古人以老竹子比喻陈氏家族创下的雄厚基业。巧妙的是,“竹”与祝福的“祝”谐音,表达“祝福”。
    更令人叫绝的是,“福”拆开,左边是一个“多”字,右边是一个“寿”字,八只仙鹤站立其中。题款曰:“青春发达,大器晚成。”希望陈家子弟能早日成才。
    肚兜天使 中西合璧
    有一天一抬头,李卓祺猛然发现,后进东路南面垂脊上的太阳公公灰塑,举起的左手赫然打着“V”的胜利手势。“这可是100多年前修建的建筑呀!”
    李卓祺说,在正门鼓石墩正面的日神石雕,太阳公公可是一本正经的。“要么是后人维修做过改动,要么是当年设计者融入了西方元素,这正是广州对外来文化包容的佐证。”
    还有,首进东路北面墀头,还有一对《小天使》砖雕,来自西洋带翅膀的全裸小天使,穿上了肚兜,头上还梳两个小发髻,既新潮又传统。“100多年前的广州民间雕塑艺人,早已将西方的艺术融入了中式祠堂。”
    屋顶灰塑
    暗藏广州大景
    李卓祺发现,前天井西连廊东面屋顶那幅《羊城首景图》,包含着清代羊城八景中的三景,上面是首景“粤秀连峰”的峰峦。
    “在构图上,左下角有五仙观的禁钟楼,左上角看似大北门,中间上方当为早被拆除的观音庙,中间左侧为三元宫,右上角为镇海楼。”李卓祺解读,《羊城首景图》原来藏着清代多幅广州大风景,包括粤秀连峰、五仙霞洞、镇海层楼这清代羊城八景之三景。与东面屋顶遥遥对应的廊道屋顶,是一幅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琶洲砥柱》灰塑,而后进庭院东面连廊上,是一幅绘有琶洲塔的灰塑风景画。
    开国功臣
    守祠120年
    一对摆设在陈家祠正门口两侧的精细大石鼓,一般人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李卓祺却道出其中玄机:清代摆在家门口的石鼓是一种特权象征,石鼓大小要取决于主人地位的高低,如果违反了这种等级观念而私设石鼓,将会引来杀身之祸。
    “陈家祠设置的石鼓连鼓带座达到一人多高,主要是因为陈姓祠堂里的陈伯陶中了探花的缘故,因此这对气势恢宏的石鼓正是象征着主人光宗耀祖的官位。”原来,大石鼓还有这番讲究。
    就连两扇大门也藏满故事,陈家祠正门,高达5.6l米,宽4.1米,厚0.13米之巨,门上还重彩线条勾画了高达4米的大幅门神。李卓祺说,红脸的叫秦琼,黑脸的叫尉迟恭,他们都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大将。这两位大将,为了陈氏家人的平安,已经默默地坚守了120年。记者黄丹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