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淮扬何以一家亲(3)

淮安不仅漕舟飞桨,而且盐运接舻。洪武元年(1368),淮安因朝廷建盐运分司,逐渐成为淮北盐集散基地,经改捆外运各运销口岸,一个西坝竟建起22座盐栈。朝廷在板闸设户部钞关盘验收税,年收税1350万两,与扬州钞关南北相守,验证了天下盐利淮扬为大之说。
    更巧的是,淮扬鹾务居然有共同一个“管钥噤喉”,那就是“河下”。扬州的河下,有南北之分,在这个明清扬州的经济开发区中,谦益永、同福祥盐号林立,江春、廖可亭、汪鲁门、周扶九盐商麇集,以康山草堂、卢庆云堂为代表的园林式盐商宅第豪宅连云,安徽会馆、湖南会馆、岭南会馆林林总总;而淮安的河下镇几乎是扬州河下的复印品,随着清顺治三年淮北盐运分司迁河下,“百万盐荚辐辏”,盐商骈至,其中就有清初以程量越为首的十三家扬州盐商迁居淮安河下,以湖嘴街为代表的22街,91巷,13坊铺成石板街了,湖北公所、新安会馆、福建会馆鳞次栉比,据《河下园亭记》,高堂曲榭达114座。淮安河下与扬州河下,一样的十里朱旗,一样的夜深歌舞,清人黄钧宰直接把淮安河下唤作了“小扬州”。两个河下街的石板像琴键弹奏出同一首古曲,和声着淮扬盐文化的精粹,叠合着两地血缘。
        人文互映
    同样的风光景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淮扬运河风光几乎出自同一个照片底版,浩波芳草,原生态景观与古文化遗存共同描绘出一条运河文化长廊。而园林在同兼南秀北雄这一点得到契合,以扬州瘦西湖与淮安清宴园为典型,都获得了“不是江南园,胜似江南秀”的盛誉。
    同样的民族精神:每遇外族入侵,淮扬总是共演爱国抵御的慷慨一幕。南宋抗金,淮扬人共同记住的名字是淮东宣抚使韩世忠以及他的淮安籍夫人、金山擂鼓的梁红玉。1134年,伉俪英雄先在扬州西北郊指挥背嵬军部勒五阵、大破金军,扬州人举行盛大仪式庆祝,遂将古战场命名为大仪乡;一年后,这对侠侣又领兵三万转战楚淮六年,积蒲为屋,挖蒲充饥,淮安蒲菜得名“抗金菜”,已成淮扬名菜。百年之后,元军挥舞马鞭横扫江淮大地,南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先筑清河县城于淮安大清口,创建清河军;后又指挥这支铁军夜袭扬子桥,攻打茱萸湾,威风八面,最后与姜才坡陀碧血,在扬州成就双忠。
    同样的文化底蕴:淮扬皆为历史古城,文化璀璨,人文荟萃。西汉枚乘是淮安人,却在扬州彰显生命价值。作为刘濞郎中,他讽谏吴王、维护统一而作《七发》,他观广陵曲江波涌冲津而作《观涛》,开一代散体大赋;宋元间淮安人龚开著作《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百年后,扬州兴化人施耐庵寓居淮安土地祠旁,受惠这一蓝本,写就惊天大作《水浒传》。淮上高士、扬州八怪边寿民,居淮安苇间书屋,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而其生活体验在淮安芦荻,艺术熏陶在扬州画坛。晚清刘鹗寄籍于淮安研究经世,又行医于扬州,终至写成近代谴责小说《老残游记》。而各自以两座城市命名的扬剧与淮剧,同用里下河方言,同样自然纯朴,于是同在泥土芬芳中树起两座城市的音乐形象。
    同样的烹饪菜系:淮扬菜的形成,都与运河滋润有关,都与盐商消费刺激有关,都与漕运、河道、关榷衙署驻节拉动有关,也都与文化底蕴孕育有关。终究以选料严、制作精、重本味、讲火工、味平雅、型美观的基本共同点,联手创造了同一个淮扬菜系,“开国第一宴”堪称这一完美结合的典范。淮扬同被命名为“中国淮扬菜之乡”,这是中国名菜系中绝无仅有的叠合。如何将古老的淮扬菜承自传统、融入时代、走向世界、飘香五洲,是两座城市需要破解的同一时代课题。
    世人皆曰:淮扬不分家,倒使人想起一首元曲,说的是将两个泥人齐打碎,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扬州与淮安,不啻便是这首情歌中的你与我——不同的城市却拥有互含的行政、互济的河运、互合的盐漕以及互映的人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