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再访秦淮意悠悠(2)

从回顾历史中醒来,我的脚步也变得轻捷。我抬头阅读着岸边的建筑,它们有的是修复的,有的是新建的,但都再现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风格,那白色山墙上斜披着黑色整齐的瓦当,似同少女的刘海儿,虽古却青春迫人。据秦淮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介绍,近些年来,南京市投巨资整治、美化秦淮河,截污接管净化河水,拆除沿河临时建筑,布置景观带和亲水平台,打造起水陆并举的游览线路,串联起了沿河的各处景点,彻底改变了秦淮河的容颜。整治中,市区党委和政府坚持文化引领、规划引导的思路,强化了秦淮河城市绿肺、休闲、文化、旅游等功能,以形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整体景观面貌。在夫子庙核心景区,已建成以大成殿、聚星亭、魁光阁、尊经阁、乌衣巷等为代表的明清建筑,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之多。瞻园路、琵琶路、平江府路,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出新,增添了秦淮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
    我迈着脚步,看到的是店铺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花鸟字画美食香,特色市场古韵长。店铺中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彩灯、剪纸、风筝、空竹,霞光溢彩;绚丽多姿的云锦,俯拾皆是。行程中,可见吴敬梓、沈万三故居,桃叶渡,王谢古居,江南贡院,东水关,西水关,白鹭洲公园等一批名胜古迹的修复与建设,彰显了秦淮河两岸“步步有遗迹,处处是典故”的历史文化氛围。我参观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看到了按原样复建的40间考生号舍以及模拟考生塑像,他们或得心应手,或抓耳挠腮,或伺机作弊;看到了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这些从江南贡院走出来的科举名人;看到了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25岁的考生赵秉忠考中状元的复制殿试卷及江南乡试中举捷报等。展览规模不大却精致,历史资料丰富,不愧为全国仅有的一座科举历史博物馆。
    夜色悄然降临,到了乘画舫游秦淮河的时候。我坐在画舫中,听着古筝的弹奏,欣赏着两岸的“秦淮流韵”文化墙、历史人物青铜雕塑、名人诗刻、成语浮雕等,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享受。画舫前行,皎月初升,月光、灯光与桨声、微波交织,灯船穿梭如火龙,“青砖小瓦马头墙”则掩映在夜色灯光中,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呈现在眼前。此时,我想到了孔尚任《桃花扇》里的诗句“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如果说孔尚任所写的春天,是属于封建时代的王孙贵族、才子佳人的话,那么,如今十里秦淮的春天,是属于人民大众的春天了。
    这时画舫行至白鹭洲畔,主人引领我们观看了一台名为《夜泊秦淮》的水景演出。
    演出在桨声灯影里拉开序幕:朱雀桥上,手执折伞的红衫女子款步行来;秦淮河中,婀娜多姿的百盏花灯随波而去。蓝色灯光照耀在秦淮河宁静的水面上,一艘月亮船载着茉莉仙子飘逸而上,《茉莉花》的和声渐渐响起……秦淮河流淌千年,孕育两岸风光,一路传说;茉莉花带着故乡的亲情与芬芳,唱遍了地球村。演出一开场,便带领观众追寻古城千年神韵。
    接着,我见到了2500年前,南京先人们筑城、铸铁,一往无前的精神;站在船头的“郑和”带着万丈雄心起航,“海上丝绸之路”有了起航的港湾;小船载着古代织机缓缓驶入,织女们织锦,使人想起“江宁织造”的盛景和有着“织锦艺术活化石”之称、列入国家级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锦。
    40分钟的演出,大气磅礴,流光溢彩。它演绎了秦淮佳地的风情、风月、风韵、风雅与风华,展现了几千年金陵古城的历史长卷,让人陶醉,几近忘返。
    画舫继续缓缓向前。我将目光落在了秦淮河的水上。从东水关到中华门,水都是碧绿的,那漾漾的柔波恬静、委婉,反映着、闪烁着两岸五颜六色的光芒。天上人间,火树银花,灿若白昼之明,一幅幅秦淮水墨画正在时光的大手笔里轻轻舒展开来。
    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秦淮河古朴典雅,今天又充满着崭新的活力;灵秀而有韵致的秦淮河,处处显现出独有的风味与情愫。阅读秦淮河的历史,许多带有血泪的故事让人扼腕;喜看秦淮河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及马头墙,依然巍峨,它们在漫长地潜移默化地延伸和演变着,是回望秦淮河昔日的兴盛,更是在迎接秦淮河未来的辉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