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胡同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老北京,过去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由于这七件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胡同名称中自然也少不了它们的踪迹。比如,含“柴”的胡同有位于安定门内大街西侧的柴棒胡同,位于太平桥大街东侧的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含“米”的有位于菜市口东南角的米市胡同,位于地安门西大街北面的白米斜街,位于美术馆后街的黄米胡同,位于地安门内大街西侧的米粮库胡同,位于朝阳门南小街东侧的禄米仓胡同,位于东四北大街西侧的白米仓胡同,位于东打磨厂街南面的细米胡同;含“油”的有位于西绒线胡同南面的油坊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北面的油房胡同(今灯市口北巷),位于太平桥大街东侧的油房胡同(今北榆钱胡同);含“盐”的有位于隆福寺街南面的盐店大院;含“酱”的有位于德胜门外大街西面的酱坊胡同,位于西皇城根南街西面的大、小酱坊胡同,位于鼓楼西大街东北面的两个酱房大院(一条现在叫后马厂胡同,另一条是新开胡同);含“醋”的有位于广安门内大街南面的醋章胡同(清代称醋张胡同),位于旧鼓楼大街东面的酒醋局胡同(今国旺胡同);含“茶”的胡同也不少,除了今天本版刊发的东茶食胡同,还有西茶食胡同和大、小茶叶胡同,茶儿胡同等。
    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国人饮茶,可谓历史悠久。唐代学者陆羽在《茶经》中曾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位于赵登禹路西面的大、小茶叶胡同明代即已成巷,统称为茶叶胡同,属漕西坊。清代分为大、小两条茶叶胡同,沿用至今。不过,位于琉璃厂东街和延寿街以东的茶儿胡同,却与“茶”并无关系,在明代,它本叫柴胡同,因明朝琉璃窑烧制琉璃砖瓦所需的木柴都贮存在这里而得名。到了清代,琉璃厂的窑炉停烧,柴胡同则添了个“儿”字,改称柴儿胡同,民国时根据谐音,方改叫茶儿胡同。
    东、西茶食胡同在明、清两代都叫茶食胡同,因其是茶房们的聚集地而得名。两条茶食胡同其实相距很远,一个在崇文门的西南面;一个在宣武门的东南角。位于宣武门外大街和海柏胡同之间的西茶食胡同,呈东西走向,1998年拆迁,胡同旧址上盖起了庄胜崇光大厦等。位于崇文门外大街和薛家湾胡同之间的东茶食胡同,大致也呈东西走向,但比西茶食胡同长出好几倍,随着陆续被拆迁,现在只能觅到胡同东段连着奋章胡同和薛家湾胡同的一小截儿以及茶食旅馆等“地标性”老房子。
    在老北京,柴米油盐酱醋茶乃人们生活所必需,弹棉花、锔锅锔碗、焊铁壶换锅底等老行当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小时候,在胡同里是不是都听到过这样的吆喝声:“焊洋铁壶嘞!”“有钢种锅换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