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古代学子热捧秦淮河房 科考时河房妓家商机无限(2)


    
    孔府饭店临河一景
    秦淮河房旧影 
    明代时上浮桥边有个百猫坊
    因为秦淮河的天时地利人和,秦淮河房也从普通百姓住房一跃成为高档商业居住区,这里诞生了很多高档住宅。
    记者在晚明义士吴应箕的《留都见闻录》中查到了很多巨富高官修建的河房。 
    从记录来看,西水关到内秦淮河,两岸荒芜,到下浮桥才开始有汪姓者河亭,内竖石甚奇。
    上浮桥边,有明初豫国公俞通海百猫坊,沿河砌石精致而整齐,坊上只剩旧时园基,残瓦碎石中还有紫薇花,盛开时很美。据《古里秦淮地名源》记载,上浮桥位于升州路大彩霞街南端,双塘路口,建于明初。
    说起百猫坊,还有一段故事。
    历史记载,明朝水师名将俞通海和两个弟弟俞通江、俞通渊,从小在巢湖边长大。三兄弟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加之武艺高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俞和鱼同音,朝里便有妒忌之人向朱元璋提起“俞通江海”,暗指俞家兄弟有朝一日可能造反。朱元璋有所惧怕,找来宰相刘伯温商量对策。依刘之见,朱元璋下令在俞家住宅前建造起一个石坊,上面刻了一百只猫,正对俞家大门,破除俞家王气。这就是明清以来老百姓相传的百猫坊的来历。
    就连俞家周围的几条街巷都与他们家有关。民间传说,朱元璋曾命人在俞家宅后架一座堵门桥,东边建一座钓鱼台,西边巷子取名赶鱼巷。俞家所住的那条街更名为柳叶街,隐喻柳枝可以穿鱼(俞)而过。后又为秦淮河入江方向的一条街起名为船板巷,意在用船板堵截,拦鱼(俞)入江。
    桃叶渡曾有明武宗的“御河房”
    过了夫子庙,“青溪有黄公祠,盖祀予贵池黄中侍郎也。”
    吴应箕对黄公祠河房的描摹非常细致。黄观是安徽贵池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状元及第。建文初年,任右侍中。黄观与名儒方孝孺并为建文帝亲信,住在秦淮河畔的石坝街上。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率军南下,赶走侄儿建文帝,将黄观列为第六名要犯。黄观的妻子翁氏和女儿为了不受朱棣的凌辱,毅然跳秦淮河自尽。在外任职的黄观得知后,举兵反对朱棣,战败后纵身跃入长江。明末时福王为收拢人心,南明皇帝特谥黄观曰“文贞”,并在石坝街的黄观旧宅旁立祠为祀。这就是黄公祠。
    东晋以来,桃叶渡一带就是达官贵人的住宅区。记者从《秦淮文物史迹录》中查询到,明代都城北迁之后,桃叶渡成为达官贵人的游乐闹市。桃叶渡畔玉壶坊,原名“御河房”,曾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时在此观看灯船的水榭。小船往来如梭,喧歌达旦,彻夜不歇。
    “过淮清桥,南岸有河房,广轩巍阁,可谓宏丽。”但吴应箕怀疑这房子来路不正,“主则一总督书办耳,以胥役而为帝居,无论放肆弥分,若不侵官作弊,何以有此物力?”意思是房主只是一个区区总督书办,如果不是贪污腐败,怎么会有钱修筑这样一座宏丽的河房。
    按照吴应箕的记载,近东水关,还有丁郎中河房。丁郎中是贵池人,相国之子,“于堂外设屏,竖石数片而栽竹其前”;过了东水关,有黄户部河房;大中桥上有南和伯河房……此外,复成桥及珍珠桥一带,河房零星,“然短苇长杨之间,偶有小亭,亦不失为胜境。”
    淮清桥四周都是房产中介所,河房租金最高
    秦淮河房除了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也受到科考学子的热捧,特别是到科考阶段,大批学子涌入贡院一带,在此积极准备考试,秦淮河房房租水涨船高,成为南京众民房中的天价房。
    过了学宫,“则两岸河房鳞次相竞。”每当乡试之年, 四方应试者云集于金陵,为河房妓家带来了无限商机。举子文士在客居备考期间,以此来排遣枯读八股经书之寂寞。科考以后,考生内心不免空虚,妓院正是排忧解闷以待张榜的最佳处所。
    吴应箕记载“其房遇科举年则益为涂饰,以取举子厚赁,最著者有瓜洲余家河房”。
    明代文学家张岱也专门撰写了《秦淮河房》一文,盛赞:“秦淮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萧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
    淮清桥因地处内秦淮与青溪汇合处而得名,原名淮青桥,后人通称为淮清桥。唐朝时,淮青桥边住着一位著名诗人王昌龄。他经常与一众诗友在此聚会,一边饮酒,一边作诗。他那时住的大概就是河房。
    到了明朝,因为朱元璋建造城墙,把青溪堵塞了。冯梦龙的《三言》里记载过生活在青溪边的人的生活。一位商人,带着12岁的女儿外出经商,为了方便,他把女儿扮成男孩,谁知商人在途中死亡了,女儿就与另外一个南京小伙子结伴经商。六年后两人发了财回到南京,小伙子居然不知道自己的伙伴是个姑娘,询问她的住址。女孩回答:“我家在秦淮河青溪桥居住。”两人最终成了夫妻。
    在康熙时期,淮清桥成为房产中介聚集的地方。《秦淮文物史迹录》中记载,桥的四周全是房产中介所。那时的中介叫做房牙子,负责帮人换房、买房、借房、租房。《儒林外史》里提及了这里的河房,“当下走过淮青桥,迟衡山路熟,找着房牙子,一路看了几处河房,多不中意,一直看到东水关。这年是乡试年,河房最贵,这房子每月要八两银子的租钱……当下房牙子同房主跟到仓巷卢家写定租约,付了十六两银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