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宁郡王府菊花须插满头归(4)

 第一代宁郡王名弘皎,是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雍正八年(1730年)封为宁郡王并建府于此。
    宁郡王在清朝历史上没有太大的政治影响,但是其人其事也很耐人寻味。乾隆四年(1739年),在理亲王弘皙所密谋的未遂政变中,宁郡王弘皎牵扯进了其中。弘皙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之子,自幼很受康熙皇帝喜欢,乾隆皇帝即位后他与庄亲王允禄等勾结,欲取乾隆帝而代之,被乾隆帝识破,将其铲灭,这就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弘皙逆案”,后弘皙被终生囚禁,其他参与者也或流或贬,据有关专家研究,曹雪芹家也是因牵涉此事而被牵连,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许多内容也影射了这桩案件,而弘皎被认为是“毫无知识之人”,依附于弘皙等人只是“饮食宴乐,以图嬉戏”。本来应该革退王爵,但因为此爵为雍正特旨,所以从宽保留了他的王号,只是停止俸禄而已。
    《啸亭杂录》卷九“宁王养菊”条记载:“京中向无洋菊,篱边所插黄紫数种,皆薄瓣粗叶,毫无风趣。宁恪王弘皎为怡贤王次子,好与士大夫交,因得南中佳种,以蒿接茎,枝叶茂盛,反有胜于本植。分神品、逸品、幽品、雅品诸名目,凡名类数百种,初无重复者。每当秋塍雨后,五色纷披,王或载酒荒畦,与诸名士酬倡,不减靖节东篱趣也。王又自制精扇,体制雅洁,名东园扇,一时士大夫争购之,以为赏鉴云。”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宁郡王赋有广交善结、养花、赋诗的文人风致,而且宁王还嫁接、培育出了北京从未有过的好多种新的菊花品种,而且分门别类为各种菊花都起了名字。此外还制作出高雅大方的扇子,名东园扇,一时成为官员、名士们争相购买、品鉴的名扇。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八月弘皎卒,谥号曰“良”。
    弘皎死后,其“子永福,仍循例袭贝勒。四十七年九月,薨,谥恭恪。子绵誉,仍袭贝勒。子孙递降,以镇国公世袭。”至同治三年(1864年)宁郡王的第四代孙镇国公载敦时,王府发生了巨大改变。怡亲王一支袭封至载垣时,载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随咸丰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是咸丰皇帝临死前托孤的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由于其在随后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中被罢黜王爵赐自尽,但是怡亲王这一爵位,雍正皇帝曾经特别交代给后世子孙要照顾的,慈禧自觉做得有点过激,违背了祖宗的制度,但又不能更不愿意直接恢复其子孙王爵,所以,在同治三年清军攻陷了太平天国占领的天京(即南京)后,借机把王爵转赐给了怡亲王的旁支即宁郡王的后代载敦。《清史稿》载:载垣被“夺爵职,下王大臣按治,议殊死,赐自尽。事详肃顺传。爵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并命不得以其子孙及亲兄弟子承袭。同治元年,以庄亲王允禄四世孙载泰袭辅国公,收府第敕书。三年七月,师克江宁,推恩还王爵。九月,以宁郡王弘皎四世孙镇国公袭怡亲王,还敕书。”载敦袭爵后,以上各代均追封怡亲王。但是,由于此时的怡亲王府已经转赐给了孚郡王,载敦仍然居住在宁郡王府中,所以后来这座王府也被称为小怡亲王府。载敦:“光绪十六年,薨,谥曰端,子溥静,嗣,二十六年八月,薨,九月,坐,纵芘拳匪启衅(义和团运动,作者注),夺爵,以先薨免罪。弟之子毓麒,袭。”新中国成立后宁郡王府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为国家话剧院)使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