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其它民俗 >

安福民间流行吃新节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周朝

吃新节也叫尝新节,它是安福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安福县金田、洋门、洲湖等乡镇老百姓的心目中,吃新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它与其他节日不同之处在于:其一,过节时间不固定,一般在7月上旬某一天,也就是早稻即将开镰收割的时候。其二,“吃新”这天,男女均不外出劳动,家家户户张罗着“豪华家宴”,并参与隆重的祭祀活动。 
    据安福县非遗保护中心专业人士考证,吃新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程序规范完整的吃新节在我国苗、侗、佤、基诺、景颇、阿昌、拉祜、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依然可见,而它能在安福非少数民族地区保存至今,实属罕见,称得上是罗霄山脉中段保留完好的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在安福吃新节的核心传承地柘田村,吃新节当天,村里男男女女挑着箩筐,沐浴着朝阳,趁着露水将饱满成熟的稻穗割下,然后用水碓或木碓碾成白米和米粉,将菜肴和上米粉蒸熟,白米做成饭,并装上陈年醐酒,到庙中祭祀灵佑菩萨、土地神,感谢上苍风调雨顺和人间的太平盛世,祈愿五谷丰登。吃新节的第二天,村民们干劲倍增,纷纷下地挥镰收割,开始一年中最辛苦的劳作。 
    安福吃新节早期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而随着时代变迁,其呈现形式越来越简化。安福县文化馆馆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玉平认为,安福吃新节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它包含着对土地、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这种朴素情怀或许可以理解为对大自然的虔诚和敬畏,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友善。
    吃新节除了祭祀、耍龙灯、打火把、游垅等整套程式,安福部分山区还有唱山歌的习惯。当天晚饭过后,青年男女聚到一起,请山歌手唱《杀禾歌》《磨镰歌》等有关收割的歌曲,一人领唱大家和,热热闹闹,一直闹到深更半夜才散去。由于全村人都参加,场面宏大,喜庆热烈。
    吃新节的主要传承人黄果贤介绍,安福吃新节时间现在一般由南乡片最大乡镇洲湖镇政府确定,在同一天过吃新节的人口有十万之众,吃新节时间一旦确定,群众“喜大普奔”。过节前几天,各家各户都会上门延请外婆外公、七姑八姨等远亲近友一同去家里过节。在该县南乡片乡镇政府工作过的公职人员,都有被当地老乡请去“吃新”的经历。
    过节当天,请来的客人被待为上宾。盛宴之上,大家围坐八仙桌,相互祝贺,喝酒猜拳,其乐融融。伴随着热闹的活动,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干群之间,各种关系在悄悄发生变化。“我发现,每次过完节,大家和和气气,一些平时有隔阂的村民,都在这个时候握手言和重归于好。”黄果贤说,“有些干部也利用这个机会跟群众拉家常、聊农事、结对子,此时,他们相互消除了许多误解,关系更融洽了”。(刘丽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