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川藏线上的木制民居——“崩科”式建筑

从康定县东俄洛向北穿过塔公草原,翻过橡皮山,便进入了道孚县。这时映人眼帘的建筑物已不再是康定境内的高大砌石木雅民居,而是造型整齐划一,外部红白色彩对比强烈、以“崩科”结构为主体的道孚民居了。在藏语里,“崩”是“木头架起来”的意思,“科”是“房子”,“崩科”就是“木头架起来的房子”。 
    道孚传统民居较为低矮,一般多为两层,也有少数单层的。传统“崩科”民居建筑的营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半圆木两头直接搭交,使四方墙体连成整体,在木墙体上挖洞作门窗;另一种是将房屋四角的圆木斗成灯笼架,然后在角柱上挖槽,再将半圆木两端插入柱槽内,层层横叠成墙。
    
    20世纪70、80年代,炉霍、道孚相继发生强烈地震。震后人们对传统的“崩科”建筑在结构上、布局上都进行了改进。同时,在装饰上也格外讲究起来,从而使道孚民居成为四川藏区“崩科”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改进后的民居,柱子直径普遍加大,豪宅的住子需两人合围,给人一种稳重之感;底层和二层的木柱连体,并仿内地木穿斗结构形式梁柱接榫,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以增强抗震能力。其中一种民居的平而呈“回”字形,中有回廊、天井。这种建筑一般为三层,格调优雅,庭院感十分强烈。二层平台的女儿墙上,种满了各种花草,房前屋后还种植了果树。用泥土夯筑的底层和二层后方的土墙刷以白色,而木质半圆木墙体涂以褐红色,窗框和窗扇均作彩绘。从外部看,各种色彩相互协调映衬,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文人的笔下,这里的民居更是被点染得令人向往:“穿过整洁的小院进人楼底,只见红壁、红柱、红色的大理石和棕色瓷砖镶嵌的地板组成了火热的基调……沿着楼梯拐角登上二楼,葛然间被一派金碧辉煌震慑了,只见四壁、门房和梁柱上绘满了精致典型的藏式壁画,窗上分别镂刻着典雅的龙、风、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
    从道孚出发,经炉霍、甘孜两县后到德格,人们在习惯上将川藏公路317线经过的地区称为“康北地区”。我曾从这条线路上至少走过十余次,发现不同地区的“崩科”式建筑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着一定的差别。至少可在结构布局、外部特征上看出一些端倪。这种端倪在德格“崩科”式民居中尤为明显。
    马尼干戈是进入德格后的第一个小集镇,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严寒,“崩科”式民居低矮了许多,而且多为单层式,如“火柴盒”似的。但你可别小觑了它,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显得过于简单的“崩科”式民居,从它的身上,可以感悟到青藏高原上多姿的“崩科”式民居早期雏形的影子。
    真正的德格“崩科”式民居的典型建筑,需要翻过海拔6168米的“飞鸟也难上山顶”的雀儿山,进入金沙江大峡谷后才能看到。在乡间,你会看到属于德格风格的民居三三两两地散落于沟谷、田间,间或也不时会出现数十户人家聚居的村落。这些散落在高山峡谷中的德格“崩科”式民居。这些民居旁边都有一个较高的、多格的用圆木架起的支架。春夏之际,这个空空的支架上间或有一些鸟雀驻足,但要是到了入秋时节,支架上则会满满地垂挂着畜草或青稞。
    德格是康巴文化的中心,而德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庆镇和坐落于更庆镇被誉为“雪山下的藏族文化宝库”的德格印经院是德格文化的突出代表。或许是因为那里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更庆镇的“崩科”式民居和乡村民居一样,依然更多地保持着它的早期风貌和传统。这可从其外貌特征和基本结构上清晰地观察到。所谓传统结构模式,是指其建筑物底层的围护墙是传统的夯土墙,为夯土本色,内部为柱顶梁结构。而其上的二层或三层叠放“崩科”,并被涂以褐红色的大色调,其效果更显得古朴、贴近自然。
    德格更庆镇地处深谷,民居皆依山势而建。在德格印经院附近的欧普龙沟,重重叠叠依山而建的民居,给人一种扶摇直上的感觉。由于地势所限,这反而促使德格“崩科”式民居在空间布局上发挥得更自由。在层数上,或二层、三层不拘;在阳台的取位上,或居中或置边,随主人的意愿而为。但也有二层民居不设阳台的。这种在空间上不受约束的布局,与其说是受地势的影响,倒不如说这就是德格“崩科”式民居的又一大特点。
    德格民居在细部的处理上,也别具地方特色。在窗框的制作上,多采用传统的门框制作式样。窗框呈外八字形,一般要雕凿二至三道图案,如蜂巢、串珠、莲瓣等,并且着彩,透露出一种华美的气息。在用料上,较之道孚“崩科”的用料要少得多,其客观效果相反出奇的好,显得格外灵秀、舒展。
    德格“崩科”式民居的厅室多居中,厅室外部使用排面,在排窗之下,则用木板拼装成方形隔板,隔板上的装饰色彩多以红、黄、蓝相间。这在其他地区是极少见的。这或许是当地藏族“崩科”式建筑的一种民俗的约定俗成,抑或是带有某种特定含义,却给人们一种神秘之感。
    德格更庆镇欧普龙沟层层叠叠的“崩空”式民居与这里的更庆寺、汤甲经堂、德格印经院浑然一体,如果不从建筑物的和特殊的宗教标志来区分,是很难作出判断的。这就是德格人常说的,德格的寺庙建筑的许多元素本来就来自德格民间建筑。这不,德格印经院内的“崩空”和排窗不就是最好的例证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