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其它民俗 >

老北京胡同里的创意生活(2)


    创意工厂延伸新文化
    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的MAD建筑师事务所坐落在东四北大街板桥南巷7号的老人民美术印刷厂院内,占据着老厂房两层的空间,办公室是两百平方米的大长开间,原来的吊顶被拆除,露出灰色的砖头,屋子里还透着些许油漆的味道。
    放眼整个办公室,两边是白色的办公桌,中间放着鱼缸,还有红螺湖会所、鱼形长凳的模型。尽头是占据一面墙壁的白色书架。十几个人左右的工作室,显得很宽敞。美国姑娘伊丽莎白已经在这工作了半年,每天步行20分钟,穿过京城的一条条老胡同来到这座旧工厂,伊丽莎白觉得,这是她认为最接近北京的生活方式。
    承载着上世纪七十年代人童年记忆的人民美术印刷厂,曾经是那段红色岁月中独领风骚的“排头兵”,以印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肖像而著称。时光荏苒,当昔日轰隆的机器远迁到北京城郊,遗留下的老厂房早已“腾笼换鸟”,成为了建筑、设计、影像等系列产业的创意聚集区。
    原来印刷厂的纸库,保留了原有的房顶和原木廊柱,甚至没有装饰,摆上一样的原木储物架,变身成“有机食材创意工坊”。而脚下的一片五六米见方的地儿,却是空的,通明的玻璃地板下,展示的是吴裕泰老宅的地基。人美厂老厂长张光辉说,几十年前厂子里的老物件不仅保留完好,还与创意企业融为一体——以前放置印刷机的大车间里,一台低压开关镶上玻璃,变身影像设计公司的茶几;以前的烟囱,被简单装饰后装上灯管,变成了创意吊灯……
    在东城的胡同里,并不只有板桥南巷有创意工厂。东四十条的亮点五十五号创意产业园,是专为各类设计活动和设计机构办公提供空间与场所的设计主题产业园。刚结束的“中国东西”展览已被确定为2012年德国“中国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
    如今,以人民美术印刷厂、亮点五十五号为代表的“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升级版”正逐步崛起,这些小型文化产业聚集区,吸引了最为高端和前沿的创意人群。
    胡同创意打造新地标
    早上从雍和宫边上炮局工厂青年旅社先到五道营“创意街坊”,然后在“葡萄院儿”咖啡厅休息;中午到方家胡同纸制品店里欣赏创意,去猜火车文化沙龙吃午饭;下午去板桥南巷7号看画展;晚上在南锣鼓巷吃晚餐,最后蓬蒿剧场看话剧。
    这是蜜月来京旅游的张先生夫妇一天的行程安排。张先生说,相较于故宫、北海、王府井这些传统经典的旅游方式,“胡同文化新商圈”的兴起,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北京胡同文化的时尚色彩和创新理念——今年6月,“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入选新京味十大旅游名片。
    与这样的游客不同的是,在东城的胡同里还常“溜达”着一些平时不太抛头露面,却在文化圈里名声不小的人物。他们是东城文化发展新的“受众群体”,有一个颇为时尚的名字叫“文化经纪人”。他们也串胡同,却不仅仅是为了享受老北京的悠闲时光,而是在用敏锐的眼光探寻下一个提升文化价值的切入点和最“潮”的文化消费商业模式。
    历史风貌保护、民居环境改善、创意旅游兴起,几方互动,据说今后东城还打算在嘉诚·印象、东雍创业谷、人民美术印刷厂、方家胡同46号、天海文创园、航星科技园、圣唐古驿、国学书院等几个较成熟、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里,实施“创意游”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公共区域,也都将向公众开放,还打算在公共区域安装三维虚拟旅游终端,人们通过点击触摸屏,选择不同的“点击项”,就可以了解到胡同的历史沿革、了解到胡同工厂里发生的人和事……
    在东城狭窄的地界儿上,你已经可以看到人、思想、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相互交融,逐渐汇聚,这也成为在文化创意中最为津津乐道的“文化流”现象。(吴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