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山西15老人困守千年古村 中央酝酿遏制古村消亡(3)


    明朝木柜作鸡窝 山西古村落保护不容乐观
    冯骥才不久前透露给常嗣新的最新数据认为,全国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有2万个左右,极具历史价值保护完好的有5000多个,保护程度较好的多集中在河北、河南、云南和山西等地,其中550个山西古村落,无论保护价值还是保护程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可称之为上乘。
    上述保护完好的古村落都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政府无力开发,村民无力更新住房。贫困,被常嗣新认为是古村落得以保全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常嗣新分析说,山西人祖土观念强,看重祖宅;其次,因新中国政权更迭后,革命老区如长治平顺县、武乡县、沁县,甚至位于忻州定襄县的阎锡山府均因作为部队的荣军院、学校、医院等免遭破坏,而保存相对完好,加上黄土高原天气干燥,少了南方的湿气和白蚁的侵害,故此,山西古村最多、保护最好。
    但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普查数据显示,在中国230万个村庄中,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如今的2000至3000个。
    即使在保护情况较好的山西,情况仍不容乐观。
    常嗣新在太原娄烦县一次古村考察中看到一户村民院中摆放的鸡窝系明朝的木柜,心痛不已;在临汾浮山县李家大院看到的高70公分,宽60公分图案精美的柱础到处都是而得不到保护,而精美程度差之甚远同样规制的柱础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至少卖75万元;同是浮山县,常嗣新认为堪称国宝的老子庙,除戏台外的正偏殿连顶子都没了;价值连城的砖雕书法被居住村民的灶台熏得足有一指厚的黑灰……
    地方政府只看到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晋商大院,在其之外更具价值的古村落却长期得不到保护,冯骥才直言:“我们的古村落现在空前的进入一个消亡的加速期。”
    抢救!抢救!
    10年来辗转各地苦劝地方政府重视古村落保护的常嗣新介绍,真正懂得古村落保护的专家,现在全省超不过10个。
    所以,往往因专家在古村保护开发过程中的缺席,导致利益驱动下的开发、维修造成古村落的二次破坏,然而常嗣新也只能说,“瞎保护总比不保护强。”
    为保护古村落鼓呼不止的常嗣新说,汉代丝绸初出土时光华夺目,与空气接触超过7分钟,立即化为灰烬,抢救古村落的紧迫程度不亚于此。
    常嗣新说,2万个古村落就像2万颗钉子,只有将它们都保护起来,才能将中国的农耕文化牢牢地钉住,中国的文化地图才永远不会脱落。
    不过,在这个寒冬,常嗣新又找到了自己的春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6日同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共同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之后国家住建部迅速组织专门队伍集中调研,目前已形成具体方案上报国务院待批。(李鹏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