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北京市的清代王府(2)


    王府是仅次于皇宫的建筑群,其修建要按照一定的等级标准进行。关于王府的等级规格,在崇德、顺治迄光绪各朝都有规定,其中顺治和乾隆年间的府制规定较为详尽,《大清会典》有载。王府的基本格局是东、中、西三路并列,东、西两路的住房和花园限制得并不严格,可自由配置。中轴线上的建筑是体现府邸等级差别的所在,要按制度布置前殿后寝,一般为南北向,以正殿为中心。亲王、郡王府共五重殿宇,贝勒以下四重。朝内大街的孚王府布局与《大清会典》规制基本契合,是最典型的清代王府建筑。王府占地4.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分三路,中路为礼仪空间,是王府的核心所在,保存最好,自南而北依次为宫门五间、银安殿七间(两侧有翼楼各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后罩楼七间。殿堂均为绿琉璃瓦顶,配房为灰筒瓦绿剪边顶,府内有戏台。西路是生活居住区,东路为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房舍,现已难窥旧貌。原外垣大门开在朝阳门内北小街,现大门为后建。宁郡王府规模不大,但前殿后寝及形制都很完备,是一处较好的郡王府实例。恭王府是北京市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其建筑质量之精,后花园景物之幽美,在晚清王府中是比较突出的。今虽历经沧桑,其风貌犹存。
    违越府制的情况也不少。满洲贵族在进入北京后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府邸时,即多有逾制行为,以致清政府不得不宣布:“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 皇子分府有时也并不按规制进行,如康熙帝二十二子贝勒允祜府基本同于亲王府,二十三子贝勒允祁府介乎亲王府与郡王府之间。康熙帝三子诚亲王允祉之子弘受封贝子而又准其按王府形制兴建新府。端王府是端郡王载漪的府邸,但在格局上却是亲王府的规格。至晚清,除孚、醇王府外,多数承袭改建或新建王府趋于简化朴实,如位于灯市口西街的惠亲王府,已无楼的建制,主要殿堂改歇山顶为硬山顶,斗拱形式也由重拱简化为单拱或无斗拱。再如有权势的恭亲王,其府正门、后寝也是硬山顶,其后楼建成转角楼数十间,更是突破成文规定。永贝勒府从建筑布局、大门规格和主体建筑覆仰合瓦来看,其规格不高,因为建府时的府主仅为镇国将军,后继者虽晋封贝勒,但并未按规制重修府第。现府门基本仍维持原状,院内建筑已于2002年基本拆除。
    获赐之王府由工部负责建造,“亲王册封外藩,工部题明,遣官营造府邸。” 如裕亲王府、恭亲王府、亲王府、和亲王府由内务府奉旨筹建。其余获赐建府之诸王,需自行筹资兴建,“其余府第多系自造,大略相等。” 但通常情况下,一些官员往往会资助钱款或用料,朝廷也会拨部分款项进行修建。如礼亲王杰书建府,康熙皇帝即下旨命天下资助,甚至府中陈设也系官员献纳。所赐建和承袭改建的王府往往结合所在地段尽可能按王府规制进行规划,设主轴线,分成几路建设,主轴线上的建筑一般为南北向,以正殿为中心,府四周围以城砖砌筑上为筒瓦起脊式的高墙,墙尽端和转角处安有吻兽;府大门旁置石狮子,府大门前置前庭院(即狮子院)、影壁或在大门内增设二门,以免大门临街。
    从各种记载及现存实物来看,所有王府的总体布局大致相同,只是局部稍有差别。多数王府因各种原因,尚且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如西黄城根南街的礼亲王府后寝超标,但前庭翼楼和后殿间数则不达标。礼王府建于清康熙初年,坐北朝南,嘉庆十二年(1807)毁于大火,后由当时袭爵的昭重建,即今之府邸。中路现存四进院落和后罩楼。东路部分改建,尚保存原建格局;西部花园无存。逾制现象,似仅有大木仓胡同的郑亲王府一例,《大清会典·工部》记其“殿基逾制,又擅用铜狮、龟、鹤,罚银二千两” ,《清史稿》本传言其因府第逾制“罢辅政” 。郑王府建于清初,后有扩建,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是王府的主要建筑,现存府门五间,辟门三,宫门五间,正殿五间,东西翼楼,后寝七间(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逸仙堂),东西配殿各五间,后罩楼已拆除。西部为花园,称“惠园”。民国年间被改为中国大学,现仅存“惠园”碑。若按王府规制衡量,也只是基高逾制,擅用了不该用的铜狮等饰物,而其大殿、东西配楼、后殿、后罩楼等均不足规定的标准,更接近郡王府。若按照府制来衡量,裕亲王府是最标准的一座亲王府,该府为敕建,完全按照规定修建。在郡王府中,恂郡王府中路的主要建筑很标准。贝子溥伦府的建筑格局并不符合清初规定的贝子府制度,说明清代后期王公数量增加,很多府第是用民间大宅改造,王公的身份只能在大门上有所表现。
    王府多附带花园,《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京师园林,以各府为胜,以太平湖之旧醇王府,三转桥之恭王府,甘水桥北岸之新醇王府,尤以二龙坑之郑王府为最有名。其园甚钜丽,奥如旷如,各极其妙。” 直到清朝末年,郑王府花园——惠园还闻名遐迩,为清代北京最著名的王府花园之一。《京师坊巷志稿》载:“惠园在西单牌楼郑亲王府,引池叠石,饶有幽致,传是李笠翁手笔。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池,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瀑布,高丈余,其声琅然可听。” 现尚存留的有恭王府之萃锦园,醇王府之渌水园(今宋庆龄故居)。恭亲王还在府外另建了一所小花园,即鉴园。棍贝子府花园的规模、气势和景色,在京城所有王府花园中无与伦比,该府还获特恩引玉河水进府,因此花园中的湖水源于积水潭。现棍贝子府原有建筑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两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棍贝子府花园现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王府中一般都有自己的戏台,如恭王府东路院北的主体建筑就是一座大戏楼,戏台有台柱、台顶和上下场门,著名演员谭鑫培、王瑶卿、杨小楼等都曾在此登台献艺。现存王府保存有大戏台的虽然不多,但皇帝赐园中的戏台多有明确记载,这也是王府文化的一大特色。
    若从封袭情况看,清代王府可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种,世袭罔替即封王子孙每次可有一人按原爵袭封。纵观清代封王,世袭罔替之封王又有两种情况,即清初以佐命殊勋受封之八大铁帽子王和后来“以天潢近支得封”的四大恩封世袭罔替亲王。八大铁帽子王即郑亲王、礼亲王、庄亲王、豫亲王、肃亲王、睿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四大恩封世袭罔替亲王为醇亲王、怡亲王、恭亲王和庆亲王。在十二家世袭罔替亲王的王府中,有八家在西城区,有三家在东城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王府分布的东富西贵说。
    世袭递降指封王子孙袭爵需世降一等,也因为此,清代王府存在一府数主的情况。如恩封世袭罔替的醇亲王府有南、北二府,南府的前身是荣亲王府,北府曾是成亲王府。恭亲王府原是庆亲王老府。巽亲王府是礼亲王府的一部分,康熙五十二年(1713)废,乾隆朝改建为定亲王府,今九三学社内的古建筑当为府中遗迹。诚亲王府后被赐给了慎郡王。果亲王府后被赐给瑞亲王,其袭爵之贝子只得迁至卓公府。怡亲王府有三座,帅府园的第一座怡亲王府在始封王允祥死后被雍正帝改成贤良寺;朝阳门内大街路北的第二座怡亲王府的府主在1861年宫廷政变中被慈禧处死,府邸被收回改赐予孚郡王。东单北极阁三条的第三座怡亲王府原为宁良郡王弘皎的府邸,因为同治三年(1864)所复之怡亲王爵由宁良郡王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故宁郡王府成了新怡亲王府。恒亲王府继袭至奕奎时,已是镇国公爵,而此时的仁宗第三子绵恺已晋爵为惇亲王,正需分府,于是恒亲王府被改赐为惇亲王府。亲王府于同治八年(1869)被赐给荣安固伦公主,同治十三年(1874)荣安公主病卒后,王府又被转赐给恭忠亲王奕之女荣寿公主,被称作大公主府。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开设了中医院,1985年,北京市中医院建楼时,大公主府被按原府建筑格局迁建至密云白河郊野,现为密云县博物馆。棍贝子府在清代京城诸多王公府第中称谓最多,有诚亲王府、固山贝子弘璟府、庄静固伦公主府、四公主府、土默特郡王府等。
    总之,清代王府是清代政治制度、建筑规制的见证,是皇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从建筑规制看,它们按规制而建,中轴设计,左右对称,前朝后寝,奢华壮美,这是诸多王府建筑的共同特色。北京的王府又是北京城内一批顶级的四合院,其建筑格局、彩画装饰、内部设置、生活习俗等方面,既有类似于皇宫的地方,也与民间的四合院有不少相通之处,北京的王府文化体现了皇家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交融。
    ①《析津府志辑佚·城池街市》,页2,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版。
    ②《元史》卷一三八《燕铁木儿传》,页3332,中华书局1976年4月版。
    ③《盛京城阙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清朝文献通考》卷二四六《封建考》,页7041,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版。
    ⑤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二一五《列传二·诸王传一·序》,页8936,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⑥杨学琛、周远廉著:《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页149,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⑦吴建雍:《清代京师王府与王公生活》,刊恭王府管理中心编《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218,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⑧王梓:《王府》,页13 -19,段柄仁主编《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北京出版社2005年7月版。
    ⑨刘之光先生《北京清代王府概述》一文根据史籍列出王府61处,刊北京历史考古丛书编辑组《北京文物与考古》(总一辑),页129-175,1983年版。
    ⑩参见《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卷上,页30-32,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清实录》第三册《世祖实录》卷一一六,页905-906,中华书局1985年8月版。
    参见《大清五朝会典》,线装书局2006年4月版。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二七《工部·府第》。
    王梓:《王府》,页31-32。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一五《营建四·京城营建规制四》。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一二《营建一·京城营建规制一》。
    《大清五朝会典》第九册:《雍正会典》卷一七九《工部·王府》,页3366。
    《清史稿》卷二一五《诸王三·郑亲王》,页8948,中华书局1977年版。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页96,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京师坊巷志稿》卷上,页128。
    作者:盛会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