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北京市的清代王府(1)


    王府是北京作为清代政治、文化中心所遗留下来的较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之一。辽、金、元、明诸代也都以北京为都,金代的王府也设在中都,贞祐三年(1215),蒙古人攻陷金中都后,毁拆金中都,新建元大都,金代的王府没有一处存留下来。元、明两代实行藩王外封制,王府一般建在封地。元代中期,在大都也出现过王府,“文明门,即哈达门,哈达大王府在门内,因名之。”①另外,在元代史籍中还提到在“兴圣宫迤南”有燕邸②,即燕王府。在明都南京时,今北京为燕王坐镇,其府邸建在元旧内殿隆福宫(今中海)。明迁都北京后,燕王府邸被改建成西宫,在京城新建十王府。但以上元、明王府也都未能保存下来,仅留下了十王府、十王府街、王府井大街等地名。
    清代自皇太极开始,即对宗室进行分封,当时的宗室王爵分为九等。在都城沈阳的皇宫周围曾建有十余座王府③。清灭明后,于顺治元年(1644)定鼎北京,沈阳的王府除一座因主人被黜外,其余随迁,并在北京新建了更气派的王府。同时,还对诸子进行重新分封。清代统治者认识到“ 封而不建, 实万不易之常法”④,遂确定了“ 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 不加郡国”⑤的原则, 诸王没有封地,不外出就藩,只受封吉祥的名号, 获赐在京城建府邸居住,诸王府邸即王府。顺治六年(1649),又将宗王爵调整为十二等。顺治十年(1653)确定了袭封制度,即亲王、郡王一子袭封,其余诸子及贝勒以下诸等封王之子降级受封,奉恩将军之子孙世授奉恩将军。此后历朝清帝登基,都例行对宗室进行分封,分封制度也不断详细、完备。
    据统计,顺治年间,被分封或晋升为亲王、郡王的宗室即有8人,被封为多罗贝勒的3人,贝子18人,加上镇国公、辅国公等,总计96人⑥。此后各朝清帝继续册封皇子、皇孙,其中从顺治到嘉庆朝,册封的亲王和郡王就有45 人⑦。王梓先生对清代诸帝皇子封王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其结果为:清代诸帝共有皇子115人(含嗣子),其中11人继承帝位(4人登基前被封为亲王),被封为亲、郡王者37人,袭亲、郡王者5人,被追封为太子、亲王、郡王者12人。另有20位皇族子孙被清代诸帝“功封”或“恩封”为亲、郡王⑧。被封王者即可获赐建府邸居住,京城的王府即随着封王的增加而增加。据嘉庆时礼亲王《啸亭杂录》载,从顺治至嘉庆朝,京城共有王公府邸89 所, 有确切位置可指的78所。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中标注王府总计42所。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有记载可查的辅国公以上府邸共有50所。有些王府后来被改为寺庙,如顺治初年的睿亲王(摄政王)多尔衮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被改建为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次年改名为普度寺。世宗胤即位前的府邸于雍正三年(1725)被改为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又被改为喇嘛庙。怡亲王允祥的府邸于雍正八年(1730)允祥死后被改为贤良寺。辛亥鼎革,清室覆亡,诸王丧失俸禄,遂变卖府邸以维持生计,王府随之纷纷败落。大多数王府在变卖后被不断地拆改、添建,部分沦为居民大杂院,逐渐支离破碎,多数已失原貌,甚至残毁殆尽。据1959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的普查登记,当时北京尚有清代王府55处⑨。之后,随国家建设需要,多数王府被拆除。至2006年底,北京有府址可寻的王公府邸共46座⑩,其中孚王府、恭王府及花园、醇亲王府和淳亲王府即英国使馆旧址等4座王府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王府、礼王府、克勤郡王府、顺承郡王府、恒亲王府、宁郡王府、和敬公主府、庆王府、醇亲王府、涛贝勒府、僧王府等11座王府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循郡王府、敬谨亲王府和那王府等3座王府旧址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分别为“东城区方家胡同13号、15号四合院建筑”、“清学部”和“东城区国祥胡同2号四合院建筑”。 
    
    清代王府集中分布于北京内城,但也有个别例外情况。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和阿济格的英亲王府设在皇城,在他们被议罪削爵后即不再为王府。睿王府被改建成缎匹库和吗哈噶喇庙(乾隆年间改名为普度寺),英王府被改建为光禄寺。此后,宗人府于顺治十五年(1658)上疏曰:“皇城为皇上宸居,诸王在内居住,所属人员,往来出入,难以稽察,应迁居于外”,得到谕准。但乾隆帝四女和嘉公主的府邸仍设在了皇城中,且一直沿用至光绪朝(光绪百日维新时在此设京师大学堂,现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中公主府正殿仍存)。另外,也有设在城外的王府,即昌平区的理亲王府。因允是圣祖第二子,且是两立两废的皇太子。世宗即位后,封其第二子弘为理郡王,诏于昌平郑家庄平西府村建府。雍正六年(1728),弘晋封为理亲王,仍以此为府,这是清代唯一一座不在京城内的王府,离京城有10余公里。乾隆四年(1739)弘被削爵圈禁于景山,数年后,该府为内务府拆除。除以上例外者外,北京的清代王府呈拱卫皇城之势遍布于北京内城。现存46座王公府邸及遗址中,有21座位于东城区,它们是孚王府、宁郡王府、淳亲王府、亲王府旧址、惠亲王府、和亲王府(即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惇亲王府遗存(恒亲王府)、循郡王府、和敬公主府、贝子溥伦府、贝子弘府、镇国公溥芸府、承恩公志钧府、承恩公桂祥府、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府、蒙古王那彦图府、普度寺(摄政王多尔衮府)、肃亲王新府遗存、理郡王府遗存、贝子奕谟府花园遗存及载涛旧居(贝勒载涛宅)。有25座位于西城区,它们是恭王府及花园、郑王府、礼王府、克勤郡王府、庆王府、醇亲王府(摄政王府)、仪亲王府、醇亲王府(南府)、顺承郡王府、阿拉善王府、奎公府、棍贝子府、魁公府、公府、魏公府、永府、涛贝勒府、洵贝勒府、敬谨亲王府、绵德府以及庄亲王府和平安里遗址、恂郡王府(老虎庙,残留西南角一小段府墙)、端王府、定亲王府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