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人情百味的西关骑楼

美国着名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面貌、街道的景观,经过日月的洗礼和世代人民的刻画有了其独特的形式、内涵和肌理,传统的历史街区为人们提供了“心理定位”的线索,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
    广州在近代这个特定历史环境下创造出的一支奇葩--骑楼,在城市的近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该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和地域特征的建筑形式。清代诗人王拭有诗赞:“摩肩杂沓互追踪,曲直长廊路路通;絶好出门无碍雨,不须登履学坡翁。”广州骑楼在经历了形成、发展、衰退的漫长历程后,痴心不改的,是它的美丽如昨;惊人耳目的,是它的春姿绽放。
    有道是,岭南文化看广府,广府文化看西关。西关自古就是广州风物荟萃之地,它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历久弥新、流动鲜活的广州民俗风情画卷,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孕育了融汇东西、独具风格的“西关文化”.西关,不仅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的最初登陆地、中西美食的聚集地,更是中外贸易的着名港口和商品的集散地、欧美建筑的荟萃地。
    西关骑楼商业街兴起于近代西关繁荣的商贸,根植于浓郁的西关市井生活,活跃了西关的商贸文化、繁荣了西关的饮食文化、拓展了西关的人居文化。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涂抹着近代斑驳陆离的殖民色彩,精致堂皇,装载着许多意味深长的历史典故,附托着沉沉的历史的链环,人情百味,正如西关饮食一样--生猛鲜活,清淡适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