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走访千年古城——雷城


    雷城既是一座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紧密结合的城市,也是一座活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城市,骨子里沉淀着数千年的闲散时时向外洋溢着一种古老与宁静。雷城也以其历史意蕴丰厚为著称,在它的口腔里可见浓郁的香味打转着文化的厚实。要是想掀开雷城历史的神秘面纱,只有进入它的心脏,才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文化格调以及很多内在的东西。
    在对雷城历史文化的盘点中,不如说是在赴约于一次历史文化的饕餮罢了,使我开始与雷城进行一次次的对话。它有诸如久负盛名的岭南名祠雷祖祠、被称为“南天一柱”的三元塔、纪念十位名贤谪居或贬迁来雷州的十贤祠、集古建筑与园林于一体的西湖公园,也有始建于唐代的被称“万山第一”的天宁寺、名扬遐迩的南国名胜古刹的高山寺这些历史文化名胜,还有西湖的“苏堤”碑、苏公亭、“贵生书院”这些被称之为贬官行迹,使雷城成为现在历史文化古迹的“大观园”。让我不得不叹服雷城竟会蕴藏着如此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可雷城又不像别的城市一样,在进行现代文明的建筑的进程中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破坏,让其伤痕累累,有的被夹在其中喘息,进行悲壮地嘟哝和咳嗽;有的破坏做到让人对其无端的践踏,有的破坏甚至是彻底的,让历史文化古迹在破坏中乃至消亡,不给城市留下触摸到历史证据的一丝痕迹,遗憾到只有留下一个名称而已,以后用什么看历史,就像一件无法论证的事情,迟早会被认为是历史的谎言。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越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历史的文化古迹做为把历史最直接客观真实地镌刻在大地上,它的存在也召唤城市记住不应该去遗忘的历史记忆。一位外国作家说,历史如同个人生命,仅仅只有一次,某天的终结,就再也无法上演第二回。一个民族钟爱历史、崇尚文化,才会保护好她的根;一个城市用心呵护文化财富、用心珍惜历史遗产,才是有灵魂的城市。尊重历史文化古迹,便是对历史时时保持敬畏;保护好它,便是在挽留历史,让精魂也得以留存下来,继续延伸其无限的价值。雷城在这方面做到了,还做得很好。它对历史文化的古迹是十分尊重和爱惜的,总是会想方设法在进行不断的呵护和修缮,保护得精心细致,才使上述历史文化古迹得以完整保护下来。众多历史文化古迹中,最让人注目并可以为足够雷城荣耀一生的是它拥有过的一段贬官行迹,读解得让人敬仰,诸如给人许多的感动。这些贬谪的记忆注解着贬谪古代名宦学士的悲歌与血泪在雷城经历了两千年的流陡不断和两千年的历史积淀的终于被化成了流放的文化,即为贬谪文化,其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在雷州文化中成为一面旗帜,才使原本落后的雷城逐渐成为今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所以雷城不能让贬谪名宦学士沉睡到历史的烟尘里,虽然名宦学士离我们已经很远,但他们的余温仍在。有多少踏进雷城的行者,都不禁去翻开雷城这张名片的内容,去追寻历代名宦学士贬谪的足迹,细细地梳理他们寓居在雷城的生活故事,希望对他们的了解更加贴近。
    对于贬官行迹在雷城,说得上是一道深深的历史伤痕,余秋雨说是值得玩味的历史伤痕,其伤痕拉出的是血淋淋的历史,或许现代人遗忘了它,但它依然是存在过的。在雷城成功地筑起了一道文明之墙,阻挡野蛮的入侵,永远是那么耀眼。如果雷城缺少了它,雷城历史记忆就被割断了。
    雷城之所以被中国旧皇王们看上,把它当成名臣学士贬谪流放的理想场所,无非就是看得上它的贫穷。当时雷城的贫穷是世间少有的,它有“南芜要塞”之称,历史称为“南蛮炎荒”,史志学家称为“赤地千里、洞无一青”的“不毛之地”,生存条件极其艰苦。
    秦观《责雷州》:南土四时尽热,愁人日夜俱长,安得此身如石,一时忘了家乡?符朝胜《穷人自叹歌》:“蒙正都居瓦窑过,无讲我,困在一时运无行。人穿破烂受狗气,做到贫穷谁都欺;日落西山渐渐暗,越暗越行路越迷。迷远无识做想思,满肚愁情谁知章;坐无带凳凳吓凳,卧无带床床吓床。”都对当时的雷城贫困进行了描述。
    还有陆续读了一些官方的方记述,就知雷城当时是世间特别贫困的地方,在那里的贫困是何等的严酷。
    据《雷州府志》、《海康县志》记载雷州有天灾(包括飓风、地震、雨雹、咸潮、蝗灾、旱灾等) 28 次,“人祸”(包括朝廷征讨、反贼流寇、兵乱、倭寇等) 有23 次之多,在天灾人祸的交替作用下,那里的生活环境正是天然监狱。“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雷州半岛遭飓风暴雨袭击,‘激海涛,浸濒海民舍,死者甚众,林木皆折。’”在无常的天灾之下又加上落后的民性,野蛮,迷信风气在那里的盛行,人生病,不吃药,反而以祭祀、卜筮等方法治病,秦观写的《海康书事》:“骆越风俗殊,有疾皆勿医。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出郭披莽苍,磨刀向猪羊。何须作佳事,鬼去百无殃。”“旧传日南郡,野女出成群。此去尚应远,东门已如云。”使雷城这个地方既贫瘠又愚昧,中原人士骇而听闻,不敢前往。如此诸多恶处的雷城,不就是正中中国封建帝王们的下怀,借之这里荒凉和愚昧去折磨那不听话的名宦学士,最终也让一些名宦学士落魂雷城。
    雷城的不幸是它的贫瘠,但历史总是公平的,用它的不幸来造就了它的有幸,不能因贫瘠让雷城一无所有,总得要送些什么礼物作为补偿,于是就送来了一批名宦学士给雷城,这不仅是一份大的厚礼,也实是对雷城的一种恩惠,用诱人的礼物来回答贫瘠,也许雷城并没有想不到,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宦学士们先后接踵而至,这些名宦学士都是非同凡响的人物,当时及至今天,有的在中国及至世界的文化领域都是项天立地的大师。也是因为他们的到来,才使雷城与文明真正开始第一次的对话,让雷城这块土地生辉的,产生巨大的魅力,才积淀出今日文化的厚重,其实他们所带来的文明给雷城的影响是无法准确衡量的,如同葡萄酒一样,经过一千年窖存、陈化后才显得更加丰厚醇美,才增加雷城历史的质量。现在,雷城让人记忆,反而又因为他们的到来,形成的贬谪文化,流传至今,仍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这些名宦学士们被流放的确是一种可怕的命运,谁都怕,而他们又不肯忍气吞声、仰人鼻息,而是跳出个人悲怀愁绪,在生命的残酷中冲撞特别响亮,从中也提升了生命的高度。余秋雨说:“很佩服那些遭贬谪,仍笑看世间的古人。他们是那样的洒脱,那样的出类拔萃。尽管他的仕途坎坷不平,人生几经波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