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古建筑学名家朱启钤(4)


    1932年,朱启钤请来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任学社文献部主任,主要负责搜集、校勘和编辑中国历代的建筑史籍,偏重文献研究。梁思成任学社法式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建筑实证研究,重在实地考察,他先后或自己或派员深入华北、华中、东北及西南、浙江等地190多个县调查古建文物2730多座,确认隋代赵州桥、应县木塔、唐代佛光寺等众多闻名世界的古建筑,为我国文物保护修缮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批实测资料。梁思成晚年回忆,那时国内社会治安很差,每次野外勘测古建筑时,朱启钤总是事先通过社员中的党政头面人物,向当地政府打招呼。每到一处,各县县长均亲自接待“一帮文弱书生”,并派员向导,必要时还派保安人员护送。据统计,截至1937年,由梁思成担纲的营造学社法式部,除测绘故宫的重要建筑60余处及北平市内的安定门、阜成门、东直门、宣武门、崇文门、新华门、天宁寺、恭王府外,还离开北平调查了137个县市,调查古建筑殿堂房舍1823座,野外实地详细测绘的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林洙著《困惑的大匠梁思成》),探索出了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在营造学社,刘敦桢和梁思成潜心研究,分别主编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纲》和《中国建筑史》,与朱启钤出版的“陶本”《营造法式》共同成为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之作。此外,营造学社还培养和造就了瞿宣颖、林徽因、刘士能、陈明达、祁英涛、罗哲文等一大批一流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非常感激朱启钤这位伯乐,梁思成在1934年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序言中不无感慨地表示:“若没有先生(指朱启钤)给我研究的机会和便利,并将他多年收集的许多材料供我采用,这书的完成即使幸能实现,恐也要推延到许多年月以后。”话是梁思成所说,实为夫妇俩共同的心声。
    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因北平沦陷而停办。然而,此前的营造学社,不仅先后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工段营造录》、《元大都宫苑图考》、《营造算例》、《牌楼算例》、《清式营造则例》、《梓人遗制》、《哲匠录》、《同治重修圆明园始末》等我国古建筑书刊、专著30多种,在国内建筑学界和古建筑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实际有效的工作,对我国古代建筑结构、布局、用料、设置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使中国有了专门研究古建筑的组织,还培养了梁思成、刘敦祯等一批古建筑人才,推动了国内建筑业的发展,为国内外学者称道。诚如朱启钤自己所评价的:“中国营造学社在历史上、在美术上皆有历劫不磨之价值。”因此,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并称誉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