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古建筑学名家朱启钤(2)

与此同时,朱启钤清醒地认识到有必要对北京旧城进行一次全面的科学改造。他向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递交了《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埂工程呈》,当这一建议获得批准后,朱启钤立即在内务部设立京都市政公所,亲自兼任市政督办,主管城市建设和规划。1915年,在修筑有轨电车道,并且在改造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以及拆毁阻碍交通的瓮城时,由于遭到思想保守的封建卫道士和风水师的强烈反对,朱启钤找袁世凯商议。袁世凯不仅表示支持,而且授予他一把银镐。6月16日,由朱启钤主持的正阳门改造工程冒雨正式启动,朱启钤在开工典礼上,手持大总统颁发的特制银镐(重约30两,红木手柄上刻有“内务总长朱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受与1915年6月16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使交通永便”。这把银镐作为北京首次旧城改造的历史见证,现保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内)刨下了第一块城砖。正阳门改造工程打通了北京城的中西轴线,为今天北京城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改造北京旧城时,朱启钤稳健干练,事必果行,他经过科学论证后,有计划地进行各项市政工程建设,先后主持完成了辟北京西苑为新华门,拆旧街千步廊为天安门广场,拆皇城城垣,改造与打通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子大街,开通了京城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建北京环城铁路及东西火车站,改造前门城垣,推进南城香厂新市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工程。在大规模改造北京城的同时,作为贵州人的朱启钤还自筹经费,将周渔璜宅第改建为贵州会馆,使贵州人在北京有了议事和吃住的地方。正是由于朱启钤大刀阔斧地对北京旧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市政改造和建设,因此人们赞誉朱启钤是北京旧城规划并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
    朱启钤在主持北京旧城改造时,还率先提出了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制定古建筑文物测绘方案时,更是严格执行这一修复原则。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朱启钤担心日军溃败时破坏北京古建筑,为保证万一毁坏后能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他曾筹措资金对紫禁城等进行实测,委托梁思成的弟子张铺率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学生对南起前门,北至钟楼,包括天安门、端门、紫禁城四门、角楼、故宫三大殿、钦安殿和鼓楼等北京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及太庙和社稷坛两组古建筑群进行了精密测绘,制成数百幅精密图纸,为北京留下了首批珍贵的古建筑实测资料。如今,“修旧如旧”仍然是我国文物保护修缮的经典原则。
    而在规划、改造北京旧城的同时,朱启钤为保存国宝,还创意成立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古物陈列所。1914年1月,朱启钤呈报大总统批准,决定开办“古物陈列所”,藉以保存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国宝文物,并派治格前往沈阳和承德办理。治格奉命把运来的文物在故宫外朝太和殿、中和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展出。随后,朱启钤又争取到美国庚子退款20万元,在故宫咸安宫旧址新建了文物库房,这样,古物陈列所基本具备了后来的故宫博物院的雏形。1924年11月,冯玉祥将溥仪逐出故宫后,北京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理故宫资产并筹备成立博物院。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在故宫内廷展示北京故宫文物。1946年,国民政府将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合而为一,统称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