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其它民俗 >

湖北崇鸡文化 祭祀宰鸡助投胎(3)


    四、桃兆福寿,避邪驱秽
    桃在人们的心目中,平凡而珍奇,对它既崇拜,又有所畏惧,人们或以桃之美喻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或以桃的形色赞人品德,“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赞》)。或赋予它神奇的灵性,“桃树者,五行之精,压伏邪气,制百鬼也”(《荆楚岁时记》)等等,这些其实是远古时代人们对桃的原始图腾之反映,它有着本质的内涵。
    《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里“邓林”即为桃林,也就是说桃林是夸父死后所弃的手杖转化而成的。夸父乃炎帝后裔,为炎帝复仇,在黄炎战争中助同属炎帝后裔蚩尤而攻黄帝,被黄帝所杀,“应龙(黄帝神龙)杀蚩尤与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因此,他亦如蚩尤一样,被其族人神化,顶礼膜拜,甚至死后所弃之杖化为桃林,并奉为民族图腾。因而我们不难看出崇桃习俗之实质所在,就是英雄崇拜。
    民间认为桃能治鬼,亦自有其本质的渊源,羿的传说,就是证明。《山海经·海内经》: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此时,羿为天神。 《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乃使羿珠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聪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这里所说之羿已由天神交为除诸害的神性英雄。《山海经·海外经》亦记有羿与凿齿战斗之事:“羿与凿齿战于畴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矣,凿齿持盾,一戈。”然而,这么一个除百害的英雄。羿死于桃棓。”许慎注曰“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从这里我们亦可以看出崇桃,鬼畏桃,仍然是对英雄羿的崇拜。
    正是源于上述诸种原因,就产生出了与之有关的崇桃习俗。
    扎制桃弓柳箭,挂于门庭,以驱鬼治病,制桃符,饮桃汤,迎春纳福,以至于桃成为祈吉祥,求幸福,祝长寿的吉祥符:《蟠桃献寿》由桃树、仙人、寿桃组图,寓意祝福,寿诞,《鹤献蟠桃》由鹤、寿桃、祥云组图,寓意高寿无比等。俗信以为桃胶粘鬼,桃枝、桃花、桃实都是血红色的,妖魔鬼怪都愿意在树上住,故忌栽在院中,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刽子手”之说,这里“刽子手”系指桃树。有的地方认为谁家种桃树,主邪灾多。也有说种桃树主逃荒要饭的,这里是因“逃”与“桃”谐音缘故。因此,桃树大都栽在村外山坡上。
    五、崇桑忌桑,屋不停桑
    桑树,在《山海经》时代为氏族图腾,被人们顶礼膜拜,现代它既为人们所喜爱,亦有所忌讳。湖北省在很早以前就是农桑区,乡村广泛栽植有桑树,至20世纪70年代仍然如此。 《山海经》言桑之处十四;而桐柏山至大别山地区独居其六。“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山海经·海外北经》),这是古代养蚕之族的图腾形象,妇女养蚕,自古已然。传说黄帝之妃嫘祖就是养蚕的能手。《史记》云:“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西陵即大别山之古称,后来嫘祖被尊奉为蚕桑之祖。“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山海经·海外北经》),这是以无枝的桑树作为氏族图腾。桑树每当采叶后,本来就是可以无枝的,可能当时先民已经知道整枝的方法,或者把桑树皮当作编织的纤维,除春夏以外,总是不让它保持枝叶,所以叫无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我的故乡鄂东南的大冶市保安镇有三大片桑树林,计有桑树2000余株,每年冬末进行大面积的剪枝,并将剪下的桑树枝剪成一断一断的,一般12一15cm长,然后扦插于土中,进行繁殖。在桑蚕蜕了一次皮后至吐丝前,也就是蚕食桑叶量最大之时,蚕农就一棵一棵树,整枝的捋桑叶,往往到蚕吐丝结茧后,桑树枝则光秃秃的,没有桑叶了。这与《山海经》所载之“无枝”绝非偶然的巧合。
    湖北乡村有种植桑树的习俗,尤其是罗田.大别山地区几乎每家在田头,地边栽有几株桑树,它与枣子树一样,如若哪家没有栽桑树,总觉得不如人家。这或许与北魏至西周时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桑田的规定有关吧,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20亩,规定至少种桑50株.枣5株.榆3株。桑树几乎成了家乡的代名词了,《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这里是说,见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联在一起,用作故乡的代称。桑树虽然有的是栽在家宅旁,但是还有些禁忌。俗信以为。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刽子手”,如果屋前栽桑后栽柳,就会丧(桑)失人口,留(柳)不住后代。在使用方面也有讲究:“屋不停桑,床不用楝”(京山),屋不停桑,是指桌子不能用桑木做;“头不顶桑,脚不踏槐”(孝感)。
    在《山海经》时代人们崇拜桑树,这是由当时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来决定的,女子是生产力中的主要因素,视。欧丝之野,一女子跪据欧丝”为图腾是必然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变,人们不再以其为图腾,至现在有关禁忌习俗的存在,主要是谐音的缘故,即“桑”与“丧”的谐音。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山海经》与湖北的几种崇拜习俗遗痕的内涵丰富,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地发生变化,尊鸡是崇鸟习俗之具体表现形式;崇枫、崇桃经历的。神仙崇拜——英雄崇拜——植物崇拜”的转化过程,其实质还是人的崇拜;崇竹.桑树的禁忌是人们祈福习俗的心理反映,崇桑实质上是人的崇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