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其它民俗 >

“八闽绝活”布袋戏


    只见布袋戏艺人,一边操纵木偶,一边击鼓鸣金,模仿各种人物不同声调说唱;刹时,台上台下,鼓角齐鸣,杀声震天。艺人精湛的技艺,让木偶有了生命和感情;古往今来人世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生动地在这个神奇的小戏台上再现……  
    “十指弄成百万兵,一口道出千古事”,“喜怒哀乐从一人,万般妙计由在手”。盛夏间,来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柘荣,记者一行人有幸看到了被称为“八闽绝活、文艺奇葩”的福建柘荣布袋戏,其精妙令人赞口不绝。
    柘荣布袋戏是福建珍贵的地方剧种之一,集吹、拉、弹、唱表演于一身,一台演出手、脚、口、身并用,两只脚踩五、六种乐器,两只手演木偶,最多能让十个木偶同台表演(以大拇指、食指为主)。所有的设备,包括乐器、布袋、木偶,只要两个箱子就全装下了,一条扁担挑起了一个“戏班”,可谓是“帐前可演天下事,箱中能容世上人”。
    语言艺术是柘荣布袋戏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柘荣布袋戏最注重跟随剧情的变化,恰如其分地运用口语化的群众语言,故有“千斤道白四两曲”之说。
    据了解,柘荣县现有布袋戏民间艺人二十多人,“一人一台戏”,即一个表演艺人就是一个戏班。这些民间艺人每逢农闲、民俗节日常常穿梭于乡村、社区演出,平均每年演出达八十多场。
    快六十岁的郑运德师傅,学艺至今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每年正月以及七、八月农闲时,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常常持续十多天演出,演出时间通常是下午一点半持续到四点,晚上从七点开始到十点结束,一天下来的戏金大概是一百五十元。
    他对演出乐此不疲,经常受邀到福建福鼎、福安、霞浦等地演出。行头十分简单,一条扁担就挑起了一个“戏班”,奔走于山海之间。但是,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看电视、电影,只有一些老人依然对布袋戏这种民间的艺术情有独钟,这让郑师傅也显得十分无奈。
    郑师傅说,布袋戏演出多时会有二、三百人观看,戏台下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观看人数增多,许多群众常无法听清艺人的念唱。于是,柘荣县文化馆为郑师傅配备了全套的室外音响设备,为传统布袋戏注入了新的血液。
    “有了这些设备,演出时就省力多了。”郑师傅高兴地说道。郑师傅还自己掏腰包,对乐器的击打方法进行创新:将以往固定在一木架上的打击乐器收到演出时所坐的戏担里,然后从里面牵出四个踏板,再分别用脚跟、脚尖操控这五六种乐器,比以往省力多了。在乐器击打上有了创新,郑师傅又产生了改编剧本的念头,以使剧本与现代生活接轨,但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这一想法只能作罢。
    让郑师傅感到一丝欣慰的是,柘荣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后,该县对濒临消失的布袋戏展开抢救传承,结合现代经济生活和新的娱乐内容加以保护发展,使其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奇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