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骑楼:南方建筑的文化符号(1)

杭州湖滨、庆春路、凤起路等处的骑楼或骑楼街市,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购物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骑楼文化则始于南方广州。 
    
    杭州新湖滨骑楼
    
    广州骑楼
    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小洋楼一样,骑楼,是广州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建筑,更是这座城市的符号和印记。
    骑楼出现至今,不到百年。但它在短短时间里风靡广州全城,成为城市的主要街景。它的影响深远,某种程度上,成为广州建筑文化的代名词。
        东西文化相互交融
    在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丛中,广州骑楼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它的出现只有百年,但已成为这座城市主要建筑形式之一,足见它独特的魅力。广州是岭南骑楼的发祥地,它的诞生,可以清晰看到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印记。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宏烈,曾对骑楼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商”,是骑楼建筑文化的根基之一,在我国古代檐廊式建筑可以找到与骑楼某些相似的元素。早在宋代,沿街设廊并开设商铺普遍出现。《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描写:“汴河堤岸……房廊,并拨隶户都左曹,乃收课利”,“徙城之始,衢路显敞,其后守吏增市廊以收课。”房廊和市廊,都是檐廊式建筑,与骑楼的建筑空间形式有着相似之处。
    清代以来,西风东渐,广州是明清时期全国重要的通商口岸,源于古希腊的外廊式建筑,开始传入广州,骑楼的雏形——“十三夷馆”开始在西关出现。夷馆,又叫番馆,是当地人兴建的专供外国人居住、通商所用的房屋。十三行所在地区的建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灰飞烟灭。一种新型建筑:骑楼,开始出现,并在广州扎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从南洋回来的广东人建商铺经商。他们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骑楼这种“商住合一”的居所应运而生。这种建筑标新立异,既可以遮风挡雨,让顾客倍感舒适,又拥有精致考究的店面,显示出店主与众不同的品位。
    早期工匠在建造骑楼时,只是对西方建筑手法直接照搬,但渐渐地,工匠开始添加一些传统的元素:在钢筋水泥的欧式建筑上,安装玻璃及木格组成的满洲窗;在窗棂下,挂上鸟雀啾鸣的漆木鸟笼……独特的骑楼,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改变广州的城市风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