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名街魅力:江南水弄堂,无锡清名桥(2)


    
    南禅寺妙光塔
    3.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现状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依河而建,因水而市,街区在宋代以驿道驿馆成雏形,至明清而兴旺。古运河和伯渎港两条历史文化水道在街区相会,形成了街区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人文风情,并至今保留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充分展现了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
    街区内清名桥古运河段长1.6公里,河面宽约20米,两岸前店后坊的江南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除普通人家的水码头外,还有达官贵人的“官码头”、寺庙的“神码头”、运送蚕茧丝绸的“丝码头”、装载砖瓦的“窑码头”等,形成了千里古运河独特的“水弄堂”景观。由于受到良好保护,街区内至今依然保留着原生态风貌以及代代传承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古河古桥、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窑古庙等交相错落、互相辉映、蔚为大观。
    
    永泰丝厂旧址
    4.品类丰富的历史遗存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拥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9处,牌坊8座,其他文物遗存17处,文物遗址品类丰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人文景观于一体,涵盖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观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被誉为“露天活态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①全国文保单位:古运河段 
    ②省文保单位:清名桥及沿河建筑、永泰丝厂老厂房、薛南溟旧宅、祝大椿故居
    ③市文保单位:南禅寺妙光塔、鼎昌丝厂旧址、首藩方岳坊及锡山驿遗址、定胜桥、耕读桥、许氏旧宅、张氏嘉乐堂、胡氏务本堂、周氏余庆堂、钱同义旧宅、南区第三段海宁救熄会、坎宫救熄会旧址、镇塘庵旧址、南水仙庙
    ④新登记、新发现的文物:清和楼茶室、木樨厅王氏嘉蔚堂、酆家大院、齿德兼优坊、钱少卿住宅、华宫大戏院、张元庵、大公桥、和平书场、御马头与清名古渡、乌浩宫救熄会、古运河伯渎桥、尤记老虎灶、振艺丝厂旧址、永兴寺、耶稣教堂、矮脚楼面馆、窑业公所旧址、冯益昌砖瓦制造所
    
    和平书场
    5.风格独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名桥街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南禅寺作为街区的文化地标,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街区内的南水仙庙,现为无锡道教音乐馆,传承、弘扬无锡道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落户在清名桥街区的泥人研究所,是研究、创新泥人制作工艺的场所;丝业博物馆重现了“一丝一缕、编织华彩”的美景;窑群遗址博物馆再现了“窑有百座、窑工近万”的盛景,展示了传统的丝织工艺和制砖工艺;和平书场等历史建筑是评弹、锡剧等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演的所在地,真实记录了“舟泊梁溪莫拍曲,船过无锡莫唱歌”的“戏码头”的繁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运河文化特征。
    6.清名桥街区保护性修复
    1983年12月,无锡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的决议;1987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无锡市古运河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无锡历史文化保护区;2004年1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无锡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2007年修订);2008年9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同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