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46 中国民俗网 作者:小雍 佚名 参加讨论
从碉楼的空间形态与功能作用来看,有建于一寨或几寨的隘口险关咽喉之地的哨碉,有立于寨中或寨子四周的,有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的。茂县河心坝的碉楼,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形成碉楼民居,构成村寨防御作战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县蒲溪羌寨的碉楼。其内部全为墙体承重木构分层空间,有锯齿状独木楼梯上下。 茂县黑虎鹰嘴河台群碉雄姿。位于杂谷脑河下游地区的碉楼大多以方形面呈整体方锥形的"乾陵子"造型。其每层设有斗形窗口,兼具防御投掷、射击和采光功能。 (资料图片) 远眺汶川萝卜寨,以泥土夯筑墙体形成的土屋民居,其与石室民居在形态特征、内部空间等方面相同,差别只是材料。 理县桃坪羌寨过街楼 羌族这种垒石为室的民居建筑历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至今,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更趋丰富。其类型集中、成片的大规模古建筑体系,在国内各民族建筑中都不多见。从一定程度上讲,羌族建筑不仅是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之源,而且是中华建筑目前尚保存完好的源头遗迹。 羌族民居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虽然今天的羌族民居建筑已远非其原始状态,但在其建筑选址、村寨布局以及空间形式等方面,依然保持了浓厚的古风遗韵,反映出羌族民居建筑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形成的规模和风格特色,并为后来的羌族乃至藏缅语族诸民族的民居建筑打下了深刻烙印。 羌族一般都是由上百户或几户人家聚族而居形成“羌寨”。出于生活、耕牧方便兼具安全性的考虑,建羌寨多选在依山傍水的河谷、半山腰、高半山地带。 在空间形式方面,有以碉楼为中心的空间,如四川省汶川的羌锋寨、布瓦寨,茂县的黑虎寨;有以水渠为中心的空间,如汶川的龙溪寨、郭竹铺寨,理县的桃坪寨、通化寨、木卡寨;有以道路和过街楼为中心的空间,如理县的老木卡寨、桃坪寨,茂县的纳普寨;有以官寨为中心的空间,如茂县曲谷河西寨即是以王泰昌官寨为中心展开的空间形式……构成了类型丰富、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环境。 为防御而生的碉楼在羌族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为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而修造的军事防御设施。只是碉楼因其防御功能的逐步丧失,已经衰落。现在遗存的碉楼主要集中在四川省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它们与民居、村寨构成了一个宏大而严密的防御体系。 如果说其外部空间形态特征还较统一,其内部空间的组合和划割就可谓千姿百态了。有的如下沉式窑洞,有的为四合院格局,羌族民居家家不同,构成了内部空间形式多样化的民居大观。 近年,随着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世界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的对外开放,地处九-黄旅游交通沿线上的羌族民居建筑,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的学术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为更多人关注。当前,黑虎、桃坪羌寨已着手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而更多的典型村寨、碉楼与民居建筑,有待系统地规划、维修和立法保护。 羌族历史上就以擅长砌石、筑堰、打井著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历代修筑、扩建都凝结着羌族人民智慧的劳动。羌族民居建筑特别是历经数百年风雨和多次强烈地震考验,巍然矗立,为羌族建筑技艺的精湛做出了形象而有力的注释。 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季富政教授对羌族建筑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考察、测绘和专业性的研究。这不仅为世人揭示了羌族建筑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类型特征,更展示了羌族建筑技术、艺术的智慧之美。“羌族民居出现了帐幕、干栏、窑洞三者兼具的古代建筑遗迹的混同体,即张良皋教授所言的中国建筑‘三原色’。正是‘三原色’经历史的碰撞、交融,才调配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才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从现在的资料看,在全国各民族建筑中,尚没有如此类型集中、成片的大规模古建筑体系。所以,我们谓羌族建筑为中华建筑的化石,一定程度上讲,羌族建筑不仅是西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之源,也是中华建筑目前尚保存完好的源头遗迹。”季富政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山西传统民俗的居住模式(1)
- 下一篇:山西自给自足:封闭的村庄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