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京城胜迹 府学胡同63号文丞相祠(2)


    
    1979年,“文丞相祠”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其《指南录》可称史诗,《正气歌》尤为世所传诵。有《文山先生全集》存世。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父、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而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殿试夺魁,中了状元,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后官至右丞相、加少保、信国公。在元军进攻面前,文天祥力主抗战、苦撑危局,曾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又在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曾进兵江西收复失地。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境内)被俘,自杀未遂,被押至元营。文天祥见元将张弘範“不拜,弘範遂以客礼见之”。张弘範让文天祥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随即为张弘範书写了自己的诗作——《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攻陷厓山(今广东新会境内),张世杰阵亡,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赵昺蹈海殉国,文天祥闻讯失声痛哭。元将张弘範劝说:“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文天祥答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于是,张弘範派人将文天祥押送京师。
    途中,文天祥“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到达大都后,文天祥先被安排在馆驿之中,“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送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文天祥不当“座上宾”,愿为“阶下囚”。
    文天祥在“兵马司土牢”被关押了三年多的时间,当年关押文天祥的“兵马司土牢”应在今府学胡同。正因为如此,才有文丞相亲植“指南树”之说,或许“指南树”正是确定“文丞相祠”选址的依据。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多求才南官”,知“南人无如天祥者”,多次派人劝降,并许以高位。然文丞相不为所动,坚守气节,并在狱中写了大量诗文,包括流传千古的《正气歌》。文天祥身在缧绁之中,其诗文被世人传诵,其墨迹更被视为珍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