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建筑文化 >

回望老北京城门 讲述城门的喜怒哀乐(2)


    内城各门按照同样的样式设计建筑,仅大小和细部略有不同。各城门的城楼建于城台之上,为一巨大楼阁或壮丽宫殿,三檐双层,每层环有围廊,并筑有可供登上城台的马道。城楼的前面是箭楼。箭楼用砖砌成,城壁倾斜,有两层屋檐和四层箭窗。箭楼和城门之间由弧形的瓮城相连。
    正阳门在元代和明初均称作丽正门,取离卦中"日月丽乎天"之意。明成祖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修缮、营建。并于永乐十七年,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一公里,丽正门迁到了现在正阳门的位置。明正统二年(1437年),重修城楼,后改称正阳门。明清时期的正阳门,包括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月墙、庙宇等,与内城南城垣连为一体,外有护城河围绕,形成了一组建筑群体。
    正阳门城楼建成后命运多桀,屡次被毁。最后一次被毁,发生在1900年。这一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正阳门城楼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八国联军的炮火给轰塌。此后不久,驻扎在城门内的印度军不慎失火,结果把城门彻底给烧毁了。内城的正门被毁,直接威胁到了皇城的安全,清政府立即组织了复建城门的工程。城门的复建历时近五年完成,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正阳门城楼是清末新建的。
    ■从城门大炮,说说正阳门的防御功能
    修筑城门本身就是为了保卫城池的安全,一般来说正阳门的城楼,相对其他城门,这种功能并不突出。但是遇到战时,正阳门城楼的防御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正阳门城楼具有悬灯示警的作用。正阳门距皇城很近,一旦失守就会危及到皇宫的安全。古代通讯不发达,发生战斗,如何向皇帝迅速报告战情是十分重要的。于是守城士兵就采取在城楼上,悬灯示警的办法,迅速向皇帝报告城外的战斗情况。城楼上悬一盏灯,表示敌人已接近城下;悬两盏灯,表示战斗激烈;悬三盏灯,表示城防将要失守。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入广安门,杀向皇城。正阳门守军看到大事不妙,立即在城楼上悬了三盏灯。崇祯皇帝看到后,带着随从亲信,本想杀出城去,可是当时城内一片混乱,谁还管皇帝不皇帝,城上守军一概"乱箭伺候"。崇祯皇帝出城不得,无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他带领太监王承恩,登上景山自尽了。
    正阳门城楼上,设有大炮,为的是保护城池的安全。古时候的大炮和现在的不一样,看起来十分简陋。过去的大炮,威力不大,而且射程较近,不过比起弓箭来,还是强了许多。正阳门上设有大炮,如遇敌军来犯,就可以炮还击,提高防御能力。现在正阳门博物馆内,还展出了一个炮筒,虽然它现在锈迹斑斑,但是当年可是威震沙场的"神武将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