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信仰 >

福禄寿,中国的吉祥文化(4)


    
    3. 寿星的大脑门 
    后来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寿星的大脑门儿,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湖南长沙有条寿星街,因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寿星祠而得名。据地方志记载,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有寿星祠,一直持续到民国。由此向南100多里,就能到达真正的长寿福地——南岳衡山,也就是对联里经常讲到的寿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时期,山上建有大小寿星庙不下10座,山腰石壁上还留有历代名家墨宝,其中一幅最为出名,相传是出自宋徽宗之手。 
    祈“寿”文化 
    “寿”即长命,活得长久。“寿”与“福”相辅相成,长寿就是大福分。民间常见“福寿双全”、“五福捧寿”等祈寿装饰题材,可见“寿”是能与“福”相提并论的吉瑞字符。商周有“长寿为五福之首”之说,青铜铭文中不乏“耆”、“孝”、“考”等与寿含义相近的文字。我国民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一直存在“五福以寿为重”的观念,人们企盼长寿,珍惜生命,注重现世。道家认为人在一切都在,不是很偏重“来世”。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世观,中国人对长寿的追求始终不渝,并把祈寿的观念贯穿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传说中的神仙都长生不老,因此求仙增寿成为祈寿文化的重要内容。人们认为天上的南极老人星主国家之寿、寿星主民间之寿,从周代起便有祭祀寿星的隆重活动。秦汉时期,黄老思想导致神仙观念盛行,人们企盼修炼成不老的神仙。生活安逸、寿与天齐的神仙难以企及,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苦苦求索长生不老的灵丹。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曾派方士徐福携五百童男童女去东海寻找仙山,向仙人讨长生不老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仙过海”等题材,均有求仙祈寿的寓意。另一方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民间又有“忠义成神,孝悌成仙”之说。 对于民间百姓来说,在民俗活动中祈寿似乎更加实际。生日祝寿是最常见的祈寿活动,围绕祝寿的装饰主题极为丰富,如“万寿如意”,“五福捧寿”、“多福多寿”、“福寿绵长”等。寿字本身也有许多装饰变化,长字形的叫“长寿”,圆字形的叫“团寿”;也有多字表意的图案,如“百寿图”用100个不同形状的寿字组成。这些寿字还广泛地应用于日常家具、建筑、器皿上,反映了中国人用“寿”字符护佑自身,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