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崩龙族婚俗

1·择偶“递槟榔”
    崩龙族小伙子如果看上某个姑娘,就要准备好一个“新筒帕”,里面装上槟榔、茶叶、和几块钱,赠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如果姑娘爱上小伙子的话,她就会默默收下“筒帕”,表示愿意和小伙子结为终身伴侣。如果姑娘不喜欢时,她就会说,阿妹不佩背哥的“新筒帕”,或者说阿妹不喜欢嚼阿哥送给的槟榔。那么,小伙子就不能再强迫对方收下自己的礼物,需要重新选择送槟榔的对象了。
    2·定婚“请吃茶”
    崩龙族青年男女双方多次接触,感情越来越深,如果双方的家长也同意时,男方就要请村寨老人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日子,举行“吃茶” 的定婚仪式。“吃茶”在晚上女方家举行。男女双方都请寨中所有老人到女方家帮助商议定婚之事。同时,也议定结婚日子。
    老人们秉公正直帮助男女家说话,到鸡叫头遍时,各种条件都讲好了后,男家将事先准备好的茶叶一包,给女家煮好,由将要成家的小伙子和姑娘,双手捧着献给所有参加的老人,给每人喝上一大碗,表示对老人的谢意。随后通风报信的人立即赶到男方家把消息告诉全家。于是男方家就将预先准备好的酒、肉、菜、饭,挑到女方家,请老人们共进晚餐。当老人们高高兴兴地举杯进酒,说上几名祝福的话后,“吃茶”仪式宣告结束。
    3· 婚嫁前夜
    崩龙族姑娘出嫁的前夜,小伙子穿上崭新的衣裤,头上缠的淡黑色的包头,挎着一个精制的筒帕,上面挂满面用彩线扎成的小绣球,三五成群的朝新娘家走去。姑娘的好友,无论男的还是女的,看着长期相处的伙伴,就要出嫁离去,每个人的心里既欢乐,又难过。当青年男女聚集在火塘边时,原来早已在火塘边席地而坐的亲属,便自觉走进屋里去,其他的老人也自觉退出新娘家。
    男女青年在火塘边坐家以后,新娘或新娘的女朋友便递过放有烟盒、石灰、沙鸡、芦子的小袋给客人嚼烟,同时,客人也将自己的小袋递过去,互相尊重。当双方把烟袋里的东西放进各自口里后,便一边嚼烟,一边谈笑。男女青年祝贺新娘选上一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到了夫家,要象糯米饭团一样,团结得好好的,处理好家庭关系,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新娘也彬彬有礼的回祝:“我虽然离开了你们,心仍和大家紧紧地贴在一起,愿你们在家好好劳动,尊老爱幼,把日子过得好好的。”
    互相祝愿达到高潮时,小伙子们取出葫芦笙,吹起《伤心调》。调子委婉、优雅、哀伤动人。开始时,几个小伙子同时吹奏,吹到一定时候,就由一位吹得最好的小伙子独奏。这种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直至今天。
    4· 婚礼
    崩龙族的婚礼,通常要进行三天。三天之内,全寨的男女老幼都分别到新郎、新娘家作客,大家无须生火做饭。
    头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主人拿出香醇的米酒,用碗斟满后,一一敬给长辈们,然后双手作揖,请他们开杯畅饮,表示仪式开始。晚饭后,新娘、新郎挎着盛有兰烟、芦子、沙鸡、石灰盒的筒帕,在各自家里,分别把男女青年请到客房里,将兰烟挨个传给他们。这时,姑娘、小伙子们都不会轻易将烟接过来,而是用优美的歌声向新郎、新娘询问他们结识的经过,以及今后的打算,直到获得满意的答复,才把烟接过来。
    晚上十一点左右,新郎的男伙伴们,由歌手领着,前去迎接新娘(有的地方是第二天晚上)。到了新娘家的大门口,歌手用“迎亲调” 尽情赞美新婚青年间坚贞的爱情:
    “最香的山茶花,引来最勤快的蜜蜂;最漂亮的姑娘,引来最能干的小伙子。最香山茶花,最漂亮的姑娘,就是新娘阿香。最勤快的蜜蜂,最能干的小伙子,就是新郎阿福。天生的一对鸳鸯,相配的一对孔雀,贴心的一对伴侣。象合意的琴弦,心跳在一个拍子上;象合音的葫芦笙,心连在一个调子上。两颗跳动在一起的心啊,象银子一样洁白,象芭蕉蕊一样纯净。”
    歌手唱时,小伙子伴唱。听到歌声,女媒人从背篮里取出盘子,摆上花和彩纸,按男女主人和男女宾客之分,逐一敬拜,挨个道别,直到敬完拜毕,才领着新娘离开竹楼。
    新娘离开竹楼后,歌队便把新娘围在中间,边走边唱,于凌晨一点左右来到新郎家中。从这时候起,一直到第三天天亮,男女青年们昼夜不眠,把新郎、新娘围在中间,用对歌的形式,表达相互间直挚的感情和对新婚者热烈的祝贺。
    第三天上午,是婚礼最隆重、最欢乐的时候。这一天,太阳一露面,由歌手领唱的歌队便于新娘家大门口开始放声歌唱:
    “父老们啊,象看到甘蔗一节节长高,你们亲眼看到我们一天天长大,象看到出窝的小鸟长大,亲眼看着我们的翅膀长硬;象看到杉木树粗壮成材,亲眼看到我们长大成人。如今,树虽可成材,鸟虽有飞翔,人虽要成家,你们的恩,象满天的星星数不清,象满山的竹子数不赢。畦畦梯田,是你们双手开垦;幢幢竹楼,是你们双手盖成;层层竹林,是你们双手栽培;件件筒裙,是你们亲手织成。你们的恩,大山背不走;你们的情,大河载不下。”
    歌手除了用如此优美的歌声歌颂父老们的恩德外,还用动听的曲调,赞美新郎、新娘的善良能干、聪明令俐:
    要问小伙子的心,三天三夜可以讲给你们听。小伙子的手,从来没闲过;小伙子的脚,从来没停过;一天不到田里干一阵,连一碗汤也喝不进。爹妈做饭他不让做,爹妈下地他阻拦;只愿自己出力流汗,不让爹妈吹风受凉。要问新娘如何聪明,星星清楚,月亮作证。爹做的,她一看就会;妈教的,她一听就明。她织的布,穿不破;她编的箩,挑不烂;她栽的秧,绿茵茵;她煮的饭,白生生;她炒的菜,香喷喷。她呀,写的字会走,画的虫会爬,绣的鸟会飞。……
    听到歌声,女媒人当即背起了盛有毯子、筒帕、花束、糯米粑粑和黄豆面的竹篮,挽着新娘的手,引她向竹楼上的人们挨个敬拜、赠物。赠物时,等级十分显明。通常是先主后宾,先男后女,先老后少。赠送礼品的对象也有区别。新娘的主要亲属(如爷爷、奶奶、父母、大爹、叔叔等)可享受一等厚礼,即毯子;依次是年过五十的老人,可得麻线织的筒帕;已婚的成年男女,可得棉线织的筒帕;未婚的男女青年,得到的是别致可观、绣有各种名花的细棉线织的筒帕;小孩可得三至五块糯米粑粑和一包黄豆面。人们接受这些礼品时,可依自己的经济条件,给予一元、二元、伍元、拾元的回礼。小孩可给伍分、壹角、贰角的回礼。以此作为相互间的纪念。
    赠送礼品的仪式进行到尾声时,迎亲歌队簇拥着新郎,伴随着歌声,慢步来到新娘家的竹楼下,准备领取洁白的包头。这时,新娘家的媒人,蹲在竹楼门口,以娓娓动听的歌声,向歌手询问自己愿意询问的问题,直到得到满意的答复,才将包头系在新郎头上,用以祝贺新婚夫妇和睦相处,万事顺心。
    到这时候,婚礼才告结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