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兰州太平鼓


    兰州太平鼓是流传在兰州市郊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太平鼓的来源,众说不一,我采访当地老艺人杨培有先生告诉我,想传,明朝大将徐达为同意河山奉命西征,久攻兰州王保保成不克,于是走访民间,从兰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启发,创造了三尺长鼓,让士兵将兵器藏在长鼓中,乔妆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关。百姓欢欣鼓舞,赞美此鼓为“太平鼓”。
    数百年来,兰州太平鼓已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具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太平鼓的外形早已不是简单的木桶形状了,鼓身呈圆形,长一米多,直径约50公分,一面鼓大概有八、九斤重。黑色或红色的鼓身上画有狮子滚绣球或二龙戏珠图案,鼓面蒙牛皮,打起来深沉激越,鼓面上描绘着玄妙的八卦太极图。鼓手左手执鞭,右手执槌,着在当地称为“双鞭”,表演时鞭槌飞舞,动作刚劲潇洒。太平鼓的击鼓动作融进了民间武术成分,幅度大,力量强,忽而擎鼓至头,忽而抡鼓落地,骑鼓腾跃,前打后击,表演起来十分不易。鼓队一般以牙旗作指挥,锣跋击节,鼓身飞舞,三者起落有序,场面十分壮观。更不简单的是,在震天动地的鼓声中,上百名鼓手忙而不乱,队形不断变化,排出种种阵法,如“一字长蛇阵”、“六合阵”、“八卦阵”等,令人目不暇接。
    在兰州市郊的农村里,每年春节期间都有闹“社火”的习俗。从阴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这段时间的祭祀活动中,太平鼓队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正月初三起社火,太平鼓队就打起锣鼓,在村里各家各户转一遍,名曰“扫街”,目的是为了打扫各家的秽气。然后在鼓队的带领下,村民们到附近的庙宇祭祀地方神(如山神、土地神等),起形式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庙会。此时太平鼓声惊天动地,目的是为了驱邪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条件的村落,在春节期间每天演两场戏,上午一场,晚上一场。戏开演前,一般都要先打一通太平鼓助兴,戏散场时,同样要敲打太平鼓。春节期间村落之间太平鼓还要互相送社火,此时太平鼓又成了联络村落友谊和感情的桥梁。
    阴历正月十六,社火即将结束,最后一项活动是“送瘟神”,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扎好一个巨大的草人,将其视为瘟神,敲锣打鼓地把瘟神送到村外烧掉,以保来年平安顺利。至此整个:闹社火“的活动就结束了。
    社火结束后,村民们修理破损的太平鼓,然后将其封存,直至来年重起社火,平时任何人不许再动太平鼓。兰州太平鼓不仅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而且体现了黄土高原上西北人与自然抗争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