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皮影戏


    皮影戏又名“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它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戏种,今天,在北京的庙会上你还能一饱眼福。皮影戏的原理与后来的电影有相似之处,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皮影技术乃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你知道皮影的渊源吗?
    皮影的渊源
    传说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最疼爱的妃子李夫人因病故去,武帝因思念爱人整日闷闷不乐。群臣为了解除武帝的思念召集各方人士商议,这时有位方士想了个主意,他用木头雕刻出李妃的形象,在晚上,借用灯光把木人投影在武帝的帷帐上,朦胧中汉武帝见轻盈袅袅的爱妃重现眼前,喜出望外。后来这种形式便在民间流传。
    后来人们用“皮影”代替了“木影”,以兽皮或纸版作成人物剪影,加以绘彩,用线牵动,用灯光将其投射到白幕上以供观看。演出时还配以音乐和唱词,这成为皮影戏,在民间流传。
    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目前河北滦县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
    皮影的制作
    皮影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演员在半透明的白布后,贴近幕布熟练地操纵皮人活动,并有说唱、乐队伴之,有声有色地表演剧情故事。尤其表演民间神话故事、武打片、古人,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变幻莫测,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爱观众喜爱,尤其是儿童百看不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