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明清民居博物馆(一)


    徽州的古代建筑遗存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是徽派古文化的积淀和展示,那雄伟精致的牌坊群、古色古香的古民居;那苍峦秀岸边的古塔、古桥,无一不告诉人们,这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土地。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歙县,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地方,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斗山古街、闻名中外的许国石坊,规模宏大的棠樾牌坊群。让我们一起去走访歙县,到“古歙”去寻古访幽。
    许国石坊
    牌坊是中国古代用来彰表功成名就之士、或旌表贞烈妇女的一种建筑形式,似门洞,上面刻字,一般立于街道路口。在古老的歙县山城,有着世界闻名的大的牌坊群——许国坊。一进歙县“阳和门”,迎面是一座跨街矗立宏伟雅致、奇异独特的石碑坊,这就是著名的许国石坊。牌坊大多四脚,而许国石坊是八脚,俗称“八脚牌楼”。八脚牌坊很稀罕,据说全国只有两座半,这是唯一剩下的,按古代的定制,只有皇帝才能造八脚牌坊。大臣、平民如果功德堪以雄表者,经愿准才可造四脚牌坊,如越制营造,便是欺君大罪。许国以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成为内阁大臣,虽权重一时,为什么能造巍峨八脚碑坊,而且是在他健在的时候就营造牌坊表彰功绩,实属罕见,成了千古之谜。
    许国是嘉靖四十四年殿试第七名进土及第,以后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政绩卓著,特别是云南“平叛”决策有功,获万历皇帝恩准回乡建牌坊荣宗耀祖,正史只有这些记载,而徽州人对许国石坊的传说就有色彩的多了,许国当时想,徽州人文荟萃,四脚牌坊已不稀罕,再加上早年一度科举不第为人羞辱过,就想造一座八脚牌坊以震慑震慑、炫耀炫耀。怎么办呢?皇帝圣旨已下,许国故意不动身,三天两头在万历皇帝面前转悠,转了好几个月。皇帝说:“爱卿何不赶紧回乡造牌坊,拖了这么久,就是八脚牌坊也早该造好了。”许国大喜说:“谢主龙恩,臣这就回去造八脚牌坊。”皇帝一时失口,但全口玉言,念许国功勋显赫,也就随他去了。
    这座稀罕的八脚牌坊,今天已成了“国家级保护文物”,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标志。人们说:“不看许国牌坊,枉来黄山一趟。”
    巨大的许国牌坊由前后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碑坊组成,俯视呈“口”字形,石料是坚硬的青色荣回石,重的每块四五吨,坊上还布雕饰,梁坊两端浅镌如意头、缠枝、锦地开光。中部有深浮雕,去纹锦地,翔鹤展翅,石狮蹲柱,传说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用正借擘窠大字刻在牌坊四面的匾额上,依次是“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先学后臣”、“上台元老”,整个碑坊将建筑、书法、雕刻融为一体,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
    棠樾牌坊群
    歙县自唐宋以来共建了4O0多座牌坊。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104座,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这些牌坊中最有名的除许国石坊外,从规模来说,首推棠樾牌坊群。
    你到了歙县城西的棠樾村首大道上,就可以看到一排六座巍然屹立的牌坊一字排开,这些牌坊都是棠樾鲍氏家族营建,其中明朝3座,清朝4座、整个牌坊群按“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开,其中“义”字石坊上题的是“圣旨”、“乐善好施’,旌表的人物是清代大盐商鲍濑芳。鲍氏借着他在朝中任职的“背景”上报家族的光耀事迹而被赐建“忠孝节”3座牌坊。村里的巨富名流仍感到不够气派,想凑足“忠孝节义”四字,流芳百世,威震江南,于是就将这一想法找渠道透露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很务实,-口答应,但要鲍家盐商为朝廷修筑800里河堤,发放3个省的军饷,身为两淮盐运使,又是大盐商的鲍濑芳当即答应。据《歙县志》记载,此后洪泽湖决堤,鲍向灾民捐来6万担;黄淮水灾,鲍又力请公捐4万担;改六塘河以开山归海,鲍集众输银3oo万两;疏浚芳精河橹6万两等等,深得皇上的欢心,于是又赐了“乐善好施”的义字坊。
    棠樾牌坊群集中体现了新安文化“义”、“利”兼得,“儒”、“商”合一的精神内涵。
    歙县城斗山古街
    斗山街古色古香,不是太宽,石板路;两侧马头墙参差有致。这条街明清时是徽商的住宅区,他们在江淮各地赚了大钱后,就在这里大兴土木,古楼高峻,马头墙高昂,照壁光法,但见天井院张开大口,承接天上的雨水,当地称之是“四水归堂”,也就是“肥水不流外人家”的意思。天井不仅吉利,而且使得四周楼宅采光极佳。
    斗山街徽商住宅成群连片,屋宇高大,八堂后层层递进,木石结构该繁则繁,宜简则简,既豪华富丽又曲径通幽,门窗石壁屋檐下遍饰木、砖、石三雕,显示了徽派建筑的灵巧精致之处,斗山街今已不似明清时期流金淌银、日进斗金了,但仍具有初拦的文物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