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隋唐五代的生育风俗——洗儿·满月


    这一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广泛流行三日洗儿的风俗[1]。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的妻子郭氏生子李豫,三日洗儿时,玄宗亲自前来,赐金盆洗浴。新生儿看起来身体“挛弱”,保姆于是换了一个体格健壮的孩子冒充皇孙,没想到玄宗一眼就看出不是龙孙。于是将真的皇孙抱来,玄宗大喜,“向日视之,曰:‘福过其父。’帝还,尽留内乐宴具,顾力士日:‘可与太子饮。一日见三天子,乐哉!”[2]宠臣王毛仲妻李氏诞育三日洗儿,玄宗命高力士赐以酒食、金帛,并命其子为五品官[3]。
    另一个非常有名的洗儿故事称,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养儿”。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正月初一,在安禄山过生日时,玄宗和杨贵妃赏赐了许多礼物,“后三日,召禄山人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日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玄宗就观之,大悦,因加赏赐贵妃洗儿金银钱物,极乐而罢。”[4]王建《宫词》也有“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的描写[5]。所谓“洗儿钱”,应该与婚礼上使用的“撒帐钱”类似,也是一种特制的喜钱。
    白居易庆贺谈弘谟外孙洗儿诗称:“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6]又称:“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7]诗中提到的“兰汤”、“香汤”,都表明洗儿不是用清水。孙思邈称“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汤是用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以水煮20沸,去滓,用以洗浴,能够“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8]。可为了解三日洗儿风俗提供参考。
    这时还流行庆贺“满月”的风俗。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历656—661年),长安城西路侧有一店家新妇生一小男,“月满日,亲族庆会,欲杀羊,羊数向屠人跪拜。”大家都不以为意,“遂即杀之,将肉就釜煮。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令产妇抱儿看煮肉。抱儿火前,釜忽然自破,汤冲灰火,直射母子,母子俱亡。”[9]从这则具有强烈的宗教宣传色彩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民间庆祝满月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又有一则故事称,韦皋过满月时,家里召集群僧会食,“有—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韦氏家童咸怒之,以弊席坐于庭中。即食,韦氏命乳母出婴儿,请群僧祝其寿。”[10]则有条件的人家还会邀集僧人为幼儿祈福。
    南朝江南流行的抓周风俗,这时至少仍在宫廷内流行[11]。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12]据说唐高宗幼年时,“将戏弄笔,左右试置纸于前,乃乱画满纸,角边画处,成草书‘敕’字。”[13]都是显例。
    据说在衡山还有一种特异的风俗,在幼儿初生头发时,“为小髻十数。父母为儿女相胜之辞曰:‘蒲萄髻,十穗胜五穗。”[14]西域屈支(今新疆库车)和佉沙国(今新疆喀什)的风俗更为离奇,“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匾?也。”[15]使婴儿的头颅长成薄而扁平的样子。
    选自《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卷》吴玉贵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年
    --------------------------------------------------------------------------------
    [1]参见《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第395—397页。
    [2]《新唐书》卷七七《后妃传·肃宗章敬皇后吴氏》。参见《次柳氏旧闻》。
    [3]《明皇杂录》卷上。
    [4]《安禄山事迹》卷上。
    [5]《全唐诗》卷三○二。
    [6]《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白居易集笺校》卷三五“律诗。”
    [7]《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之》,《白居易集笺校》卷二三“律诗”。
    [8]《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初生出腹”。
    [9]《太平广记》卷一三二“店妇”。
    [10]《太平广记》卷九八“韦皋”。
    [11]《颜氏家训》卷二“风操”将这种风俗称为“试儿”。
    [12]《明皇杂录》卷上。
    [13]《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忠志”。
    [14]《云仙散录》“蒲萄髻”。
    [15] 《大唐西域记校注》卷一“屈支国”、卷一二“佉沙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