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吉礼 古人最重要的国家大事(2)

祭祀祖先在周代尤其看重,因此祭祀之法就更为繁富,这一点从上面所引《周礼》之文,便可以看出来。“肆献”,是两种礼仪的省略合称。肆礼,是指进献切好的煮熟的牲肉,这个肉煮成的汤叫做“太羹”,没任何佐料,据说直到清代都是如此,以致大臣在这个时候都偷偷带了盐来参加。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早期的祭祀本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把祭品做得像满汉全席一样吧。献礼,是指进献已杀而未煮的牲肉。裸礼,是指灌酒于地,即我们常见之洒酒于地,这个场合所用的酒称为“玄酒”,就是“清水”。只有在最隆重的祭祀中才用太羹和玄酒。一般情况下,祭祀用酒先要用白茅过滤,这叫作“缩酒”。春秋时期齐桓公兴师伐楚的一条理由就是“而贡苞茅不入,无以缩酒”。意思是,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白茅,导致周王祭祀的时候都没有办法缩酒。背后的意思是责备楚国不臣服于周。 
    馈食,是用黍稷煮饭给尸吃。祭祀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尸”,这个尸,不是今天所流行的那个意思,而是一个扮演被祭者的人,大概人们是希望看到祭祀的对象能生动地表现出对祭品的欢爱吧!这个角色一般由孙子来担任,后世便改掉了,大概是因为主持祭祀者是父亲,父亲向扮演尸的儿子行祭拜仪式,总有点说不过,所以就改用牌位代替了。
    那个时候四时都要祭祀,春天用祠祭,夏天用礿祭,秋天用尝祭,冬天用烝祭。
    从典籍的记载来看,这些祭祀都是重大的活动仪式,由国家主持,民间未必如此。祭祀是可以这样分的,一类就是由皇帝主持的,是大传统。皇帝祭祀一方面是要向天表示敬意,希望获得天神地祇和祖宗的保佑,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祭祀天地表明他们的天子身份乃是上天安排的。另一类则是在普通民众中流行,这是小传统,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神祇,如当地河神山神土地神,家中的屋神灶神,当然最重要的是祖宗之神。过去每个家族基本上都有宗庙,用来放祖先的牌位。祭祀祖宗的仪式各家大同小异。地方神祭祀则带有民俗的色彩,或者可称为礼俗更合适些。(李俊编撰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