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土族的婚礼和“道拉”


    中国青海省东北部的湟水和大通河两岸,是土族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巍峨的祁连山支脉——大板山,从东南到西北横跨全境,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分割成前山和北山两个自然区。北山是浩门河谷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牧场和林区,盛产鹿茸、党参、大黄等名贵药材和白色耗牛;前山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农作物栽培,盛产小麦、青稞、油菜籽和豆类、是青海省的粮仓之一。
    土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的民间文学特别发达。每当逢年过节或土族人的婚礼宴会上,更是唱家们显露才能的好地方。土族人常说:“不道拉上几句、不像个红罗喜事。”意思是说不唱“道拉”,就不叫办喜事。因而唱“道拉”成了土族婚礼的显著特色。
    “道拉”是土族语言,意思是“婚礼歌”。土族把婚礼上唱的成套歌曲称为“道”。“道拉”即“歌唱的意思”。在土族婚宴上,当捧起酒杯喝下一口芬芳的“互助大曲”(土族有名的白酒)时,四周就会响起  “一道拉呀道尼者”(把婚礼歌唱起来),“杭不日呀折回者”(唱完了者转回来)的土、汉语相杂的、悠扬宛转的“道拉”歌声。
    土族婚礼的特色是以“道拉”贯穿始终。道拉的曲调和歌词一般比较固定。和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一样,土族婚礼的每一程序都有婚礼歌“道拉”相随。
    土族娶亲时,首先由纳信(即媒人)带着礼物前往女家。当他走到离女方家不远时,女家的亲朋(一般是穿着民族盛装的妇女)便蜂拥而上,抢走纳信手中的礼物,边舞边唱,边往后退,一直迟到女方家的大门口才停下来。这时女方家的大门早已被关上,纳信被拒之门外。妇女们在门内唱歌,要求纳信也用歌声来回答:
    阿姑:
    唐德格玛—
    我们土族人的子孙哪,
    唱一只土族人的歌曲吧!
    唐德格玛—
    你从新郎家出来的时候,
    拿什么礼物打发了你?
    我们的歌儿要回答,
    回答不上请回家。
    纳信:
    唐德格玛—
    我跨的马儿很年轻,
    怎能和大马赛跑哩?
    我才学着做纳信哩,
    怎能和阿姑们对唱哩。
    唐德格玛一
    东家给我的礼物多,
    我一件一件的拿来了
    白色的母羊我拉来了,
    一对酒瓶我揣来了,
    头绳包头我卷来了,
    锦缎长袍我驮来了,
    腰带裙子我装来了,
    浅鞋木梳我没忘掉,
    红的红的是服脂呀,
    白的白的是银粉哪,
    你唱的歌儿给回答。
    阿姑和纳信的对唱要进行很长时间,盘问的内容很多,纳信一一答对了,这才开门请他进家里。
    当纳信坐在炕上喝茶和吃饭时。阿姑们又凑在窗前,开始唱《纳信斯果》。这种歌的内容常含有奚落、挖苦、嘲弄的意思。意在挖苦纳信,使他难堪,唱词却很有风趣。
    阿姑们唱道:
    我们姑娘的走手哪、
    锦鸡鸟那样好看哪;
    纳信姑爷的走手哪,
    老母猪那样难看哪;
    我们姑娘的声音哪,
    布谷鸟那样好听哪.
    纳信姑爷的声音哪,
    老叫驴那样难听哪。
    有时阿姑们还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戏谑纳信:
    从哪里来的人,
    头好像破背篼?
    苏胡家来的人,
    头好像破背篼。
    从哪里来的人,
    嘴好像破庄廓?
    苏胡家来的人,
    嘴好像破庄廓。
    从哪里来的人,
    鼻疙瘩像马勺?
    苏胡家来的人,
    鼻疙瘩像马勺。
    从哪里来的人,
    眼窝像酒盅子?
    苏胡家来的人,
    眼窝像酒盅子。
    从哪里来的人,
    耳朵像木盘子?
    苏胡家来的人,
    耳朵像木盘子。
    蹲下的姿式,
    一捆豌豆草;
    站起来好像个,
    一棵歪腰树:
    从哪里出来的,
    这样难看的人?
    从苏胡家出来的,
    这样难看的人。
    眼望着天上看,
    心里想什么?
    眼望着天上看,
    是不是数椽子。
    限望着墙皮看,
    心里想什么,
    眼望着墙皮看,
    是不是数墙板?
    旱烟袋噙上者,
    心里想什么?
    是不是没吃饱,
    想吃牛肋巴?
    是不是没吃饱,
    想吃长面条?
    是不是想喝酒,
    不好意思要?
    阿姑们尽情奚落,话说得很刻薄。屋里陪同纳信的男客们有时附合、有时作一些相反的回答。比如阿姑们说纳信长得很难看,头像破背篼,嘴像破庄廓时,男人们在屋里说:“我看纳信姑爷长得很干散(精当鸡叫头遍时,新娘的姐姐或姑姑替新娘将往日的辫子改成新婚  妇女的发式,穿上嫁衣,戴上首饰。这时纳信在闺房门外边舞边唱《依  姐》歌,发型改毕,依姐也就唱完了。
    第二次唱《依姐》是在新娘上马起程之时。这时将新娘请到屋里,  坐在红毡上,面前放着佛经、柏香、粮食、筷子、牛奶等。仪式开始、  只见一人将如上物品一件一件拿起来挥动,纳信在屋外,见屋里的人  拿什么物品就唱什么。然后新娘由兄弟们扶着走出堂屋,来到院子中  间,左右各转三圈,再出门上马起程。
    在由女家去男家的路上,一路都有歌声相伴。送来队伍到男方家  门口时,那里早已铺好了红毡,毡上安放着一张桌子。主人向送亲者  一一敬酒、敬献哈达表示欢迎。这时送亲者边唱边舞,对男方家的热  情接待表示赞颂。此时新娘被迎进男家,当晚成婚,举行宴会。席间  要唱筵席曲和喜庆赞歌。
    在土族婚礼中,媒人纳信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整个娶亲过程中,  纳信要经历种种考验,才能成就一桩美满的婚姻。所以男女双方都很  感激他,并借着婚宴之机答谢媒人。这种谢媒之礼也有一定的仪式程  序。媒人面前的一张方桌上放着酥油、炒面、牛奶、酒瓶、酒杯、木  匙和一撮白羊毛。谢媒开始时,先给媒人敬酒,赞许媒人说:“刘备在东吴招亲,全靠乔老先生,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全靠隆宝卦丹巴。今天两家成亲,全靠媒人的功劳。媒人把山羊不能走的路走成了人走的路,人不能走的路走成了车路,功高望重。媒人走过的路上应该建宝塔,媒人坐过的地方应该修经堂。”动人的赞词是对媒人最高的奖赏。赞颂完毕,给媒人脸上和额头抹点酥油,嘴里喂点炒面,还要灌上一口酒。在举行上述仪式时也离不开唱歌。
    接着是男女双方家的来客借酒敬客,互相赞美一番。如“太阳的光辉没有照,白天黑夜分不清;布谷乌儿没有叫,春夏秋冬分不清。”婚宴上宾主就是借这种机会唱歌敬酒,交流感情。
    土族婚礼的最后一首歌是唱《海姐》,是女方家送亲客人回家时唱的:
    西宁城里炮响了,
    兵马元帅行动了,
    太阳已经下午了,
    客人就要启发了。
    婆家娃娃等着哩,
    阿爸阿妈叫着哩,
    热酒还在热着哩,
    你的烧炕烧着哩,
    海姐、海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