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礼仪 > 其它礼仪 >

汉初祀畤考(2)

但是战国后期直到汉初,五行思想不断系统化,并有广泛影响。羡门高是驺子的“最后”[7],《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羡门式法》二十卷,王先谦补注引《周礼·太史》郑司农注:“抱式以知天时”,又引《唐六典》说明“式”的样子:“三式曰雷公、太一、六壬。其局以枫木为天,枣心为地。刻十二神,下布十二辰。”羡门高的式法应是传自驺子系统五行说。在民间这种思想亦十分流行。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以五木(青木、赤木、黄木、白木、黑木)奠四极,意味着五行的空间分布;以四色名四神(青□榦、朱□兽、黄□难、墨榦[8]),又意味着五行的时间循环[9]。李学勤、李零二先生均认为帛书布局跟式法有关,则青、赤、黄、白、黑五色跟各种事物通过一定关系对应在当时已为人们广泛接受。《吕氏春秋·十二纪》有五色帝,与季节、五色、五方、音律、五祀、五脏等的对应已经完全周备。刘邦听说的五色帝即这个时代通行的说法。
    五行家学说的宇宙图式表现了事物间的玄奥的对应关系,而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德和符运有着同样玄奥的意义。对比秦汉雍畤,可以发现到汉代才实现了德、符运跟雍畤祭祀的结合。秦的符运是秦文公获黑龙[10],跟其四色帝畤尚未结合起来,因为它虽然跟秦得水德一致,但跟秦四色帝畤不一致——秦四色帝畤主祀是白帝,并且根本没有黑帝,则黑龙之符跟雍四畤无关,这反映了秦的四色帝畤和始皇接受的五德终始说还没有发生关联。汉就不同了。汉的雍五畤祭祀跟跟秦的四色帝畤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北畤(黑帝)跟符运说的结合。《史记·历书》: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 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则北畤(黑帝)之立跟汉初色尚黑有关。汉初袭了秦的德和服色,并定河决金堤为符运。《史记·封禅书》:“是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之始,故河决金堤,是其符也”,则河决金堤跟水德、尚黑又联系起来。这样,立北畤跟尚黑、水德、符运便都联系起来,立北畤祠黑帝便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五色帝的祭祀,而蕴涵着跟自己的德、色联系并使之绵祚长久的思想。
    北畤的确立使五色畤最终齐备,五色帝从此成了国家祭祀中最尊之神灵。高祖二年下诏:“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上帝”即指雍五畤。对它们的祀法继承了秦的故旧。《史记·封禅书》记载秦时祀雍五畤法如下:
    “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及四中之月,月祠[若]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騂、秋冬用駵。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圭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补注云宿曰斋戒),通权火,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
    这里涉及到祷祠的几个要素:
    1.用牲和供奉制度。用牲有騂(赤色马),駵(赤色黑尾马)。因当时季节和色彩的对应(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已经流行,因此春夏用赤色马,秋冬用赤色黑尾马。木禺(《汉书·郊祀志》作寓)马,王先谦《汉书·郊祀志》补注引顾炎武云“禺”同“偶”,则木禺马即木偶马。木偶车马是真车马的替代,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发现了西周时期的车马坑,西周末至春秋初的三门峡虢国墓地随葬真车马[11],到战国时期以木偶车马代替真车马是节约财力、社会进步的表现,考古发现中多见。秦始皇陵兵马俑形制特大,与真人相仿,汉墓中多彩绘武士俑、歌舞俑等。此为随葬明器。祀四色帝亦用木偶车马,车马颜色跟所祠帝色(白、青、黄、赤)一致。
    除了牺牲和木偶车马外,还有圭币,即玉帛。这是从周代祭礼的牺牲供奉制度继承下来的。但祀四色帝无俎豆之具和歆、飨、献之仪,而后者是多数宗周礼典最重要的部分。这亦是古典礼乐文明中祭祀的仪节失传的结果。
    2.祭祀法。祭祀四色帝之法是“通权火”,王先谦《汉书·郊祀志》补注云“权”当为“爟”的假借字,《周礼》有司爟,为火官。又引惠士奇说“通权火盖燔柴之遗法”,被当作牺牲的黄色犊羔则活埋。燔柴、活埋都是原生性祷祠法的遗存,周代燔柴牺牲祭天,瘗埋圭、璧祭山川[12],无祀同一神既燔柴又瘗埋的,此处则出现祀同一神用不同祭祀法,当是祀法混乱的结果。
    3.祷祠时间。对雍四畤的祭祀是按照季节进行的。每季的中间一个月祭祀四色帝,从《封禅书》看不同季节的祷祠还有跟生产有关的不同内容。春天祈祷,冬天赛祠(《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为“报其所祈也”),从用牲之色随帝色和四季之中月祷祠看,当时祷祠亦受时令、生产的影响究其性质属民间自发之祀。
    按秦制度,雍畤应三年一郊。但秦始皇并未亲自郊见,汉高祖亦然。文帝即位十四年,因连年五谷丰登而增加雍五畤所供奉的车马驾具;武帝在位期间亲自到雍祭祀一共十次[13],尤其元光、元狩、元鼎、元封年间,祭祀十分频繁,太初之后因为新的神灵如太一、后土不断设置,雍五畤于是下降。太初二年祠官向武帝报告雍五畤既没有“牢(牺牲)熟(祀神的熟食)具(祀神的用具)”,又没有“芬芳(祀神用的香酒)”,是其地位一日不如一日的反映。到成帝时匡衡改革国家祭祀,雍五畤因不符合儒家经典之义,终于被清楚出国家祭祀的领域。
    汉初继承秦的另一重要神灵是陈宝。陈宝畤为秦文公十九年在陈仓北阪城建立。其神或整年不来,或一年数来,来时常在夜里,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声音响亮引起野鸡夜鸣,百姓多信之。《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引苏林曰:“(陈宝)质如石,似肝。”成帝时匡衡改革祭祀,刘向追溯说:
    “(陈宝)汉兴世世常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音声砰隐,野鸡皆雊。每见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一乘传驰诣行在所,以为福祥。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
    则陈宝在汉初常常显灵。关于陈宝的性质,历代学者曾倍感费解。马非百《秦集史》认为陈宝为陨星,“光辉若流星”为星初陨之景象,“野鸡夜雊”为星陨有声,野鸡皆惊而鸣,“质如石,似肝”是因为陨石成分多铁。此说甚有见地[14]。古人不理解陨石现象,将之与迷信联系起来。《史记·封禅书索隐》案引《列异传》:
    “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地下食死人脑。’ 媦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雉,为立祠。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余丈,来入陈仓祠中……。”
    因此其性质属于继承自秦,渊源古老的民间自发性祭祀。
    雍五畤和陈宝是汉初最尊的神灵。这些祠畤中,除了北畤是高祖所建,其他均继承自秦,带着明显的秦地方性祭祀的色彩。下文试继续考察汉初祭祀中的其他内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