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七夕别有情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53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靓丽的银河,像一条洁白的飘带,隔河遥望的牛郎、织女星如同明眸含情脉脉,使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自古传到今。 闽南、台湾的七夕节俗基本相同。在台湾,七夕节又叫“情人节”、“女儿节”,是“时年八节”中最富浪漫色彩的节日。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中那种争取婚姻自主,盼望早日团聚,以及对夫妻恩爱,耕织自足生活的强烈的向往、勇敢的追求是台湾七夕节的主题之一。在台北,有一座叫“照明宫”的情人庙,庙中塑有牛郎织女的蜡像,仿佛真人一般。每到七夕节这天,一对对情侣从各地涌向情人庙朝觐,立下他们的山盟海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 台湾、闽南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这一天,台湾民间还习惯举行“成人礼”,当子女长到满15岁时,父母就会在七夕节这天领着他们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是唐代文人林杰写的《乞巧》风情诗。但在闽南、台湾民间的七夕,不很看重乞巧,却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节临到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到了七夕节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一家老少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一定的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每到七夕节的前夕,专门营售这两种食物的摊点忙得不亦乐乎。说来有趣,闽南、台湾七夕节的晚餐,民间还习惯煮食红糖和糯米做的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因何有此独特节俗?相传出自海峡两岸同胞尊奉的北宋名医“保生大帝”吴云东。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夏令,闽南一带瘟疫流行,人亡田荒,一片萧条景象,吴云东带着徒弟,四处采药救治百姓。他见许多大人小孩患有虫病,就倡导人们在七夕节这天购食使君子、石榴。因七夕节这天好记,期间又是石榴旺产季节。所以,民众都遵嘱去做,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后来便沿袭成俗,并随着闽南移民过台湾而保留至今。如今,台湾祭祀保生大帝的庙宇多达162座,可见为民救死扶伤、排忧解难的好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小资料:今年7月31日和8月30日都是农历的七月七日,因为恰逢农历闰七月,但“七夕节”却只有一个在7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节日
- 下一篇:白族“拜日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