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韶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03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和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即适当或恰如其份),谓之和。”故儒家认为,人的修养能达到中和境界(即致中和),就会产生‘万物位焉,万物育焉’的神秘效果。韶乐,即美好的音乐。相传舜制的音乐曰“韶”。中和韶乐是清代大乐,即最美好的音乐。顺治帝元年(1644年)议定,祭天地、太庙、社稷,都用中和韶乐,亦称宫廷雅乐,它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宴会乐。朝会乐、宴会乐只有奏乐而无演唱和舞蹈。祭祀乐就包括了演奏、演唱和舞蹈。康熙帝五十二年(1713年),考定坛、庙、宫殿乐器。乾隆时又加修改。凡大朝会、大祭祀皆在殿陛(月台)奏此乐。 根据《钦定大清通礼》和《钦定大清会典》记载,祭祀历代帝王有专用的祭祀乐舞,即《中和韶乐》。它包括祭祀乐曲七段:《肇平之章》、《兴平之章》、《崇平之章》、《恬平之章》、《淳平之章》、《臣平之章》、《和佑之章》。舞蹈分为三段八十八式。初献用武舞,亚献、终献用文舞。以体现祭祀礼仪的庄重。 根据《钦定大清通礼》记载,祭祀典礼所用八音古乐包括金、石、土、木、革、丝、竹、匏,共18类105件乐器。分别是编钟、编磬、镈钟、特磬、建鼓、博柎、琴、瑟、笛、排箫、箎、笙、埙、笏、柷、敔、麾、节等。 据《钦定大清会典图》记载,祭祀中和韶乐乐悬,镈钟一,设于左。特磬一,设于右。编钟十六,同一簴(读句,木架),设于镈钟之右。编磬十六,同一簴设于特磬之左。建鼓一,设于镈钟之左。其内,左、右埙(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乐器)各一,篪(读池,古代竹制的一种乐器)各三,排箫各一,并列为一行。又内,笛各五,并列为一行。又内,箫各五并列为一行。又内,瑟各二,并列为一行。又内,琴各五,并列为一行。司器乐生,器各一人,皆内向立。左、右笙各五,竖列为一行。左,柷(读住)一,搏拊一;右,敔(读宇)一,搏拊一。乐生器各一人,左、右相向立。笏(读户)各五,司章者执之,立于笙前,左、右向。左,麾一,掌麾一人,向右立。乐舞生,左、右文舞各三十二人,武舞各三十二人,分列于乐悬之前。左、右节各二,执节者四人,分立于舞前以引舞。大祀、中祀用中和韶乐者,位次皆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