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端午话养生


    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如:艾蒿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新鲜艾叶做成的艾叶糕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非常有好处。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 
    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
    陈威生是著名的人体三通一平疗法(即通血管、通肠道、通尿道)创始人。因善用毒药医治奇难杂症及肿瘤,故被医学界誉为“毒药王”。
    但吃粽子有三大忌:一、忌未熟先吃。二、忌保存太久。三、忌大量进食。 
    粽子,食之不当也会伤人。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有几种人是不适宜多吃粽子的。 
    1、心血管病患者: 
    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3、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黏性大,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4、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养生靓汤推荐 
    鼎真汤王———艾叶菖蒲瘦肉汤 
    配方:新鲜艾叶若干,菖蒲10克,瘦肉25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菖蒲洗净;艾叶洗净,切段;瘦肉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再煮30分钟,加入调味料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鼎真汤王———金嗓子菊花瘦肉汤 
    配料:金嗓子5克,菊花5克,青蒿5克,瘦肉25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金嗓子、菊花、青蒿洗净,用纱布袋装好,备用。瘦肉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1.5小时,加入调味料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明目,祛湿解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