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老北京的冷饮


    北京现在正是消夏的好时节。几个老朋友相聚,喝着现代的冰茶,不由自主地聊起了当年、半个世纪前的老北京,话题自然落到了那时的冷饮上。
    那时,我们都是穷孩子,无法领略有钱人享用的奶酪、酸梅汤、杏仁豆腐、果子干、雪花酪等高贵冷饮食品。就拿奶酪来说吧,大词人辛弃疾就曾赞曰:“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偷尝惯。”看来辛老爷子也不是经常吃得上的,何况我辈小草民!
    多年以后,走到西单小吃街,猛然想起这垂涎已久的御膳冷饮,鼓足勇气,来到了胡青题匾的老字号,点了这道珍馐,吃了一口,本准备跳起来大喊一声“妙——”,却被嘴里的东西梗住了:除了凉凉的甜甜的,也没啥感人之处。
    说起来,我记忆最深的当是最廉价的冰核儿、绿豆汤。稍奢侈一点儿的是北冰洋的冰棍儿;再富有一点儿的是汽水、凉粉儿和刨冰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过来的人,很少有没吃过北冰洋冰棍儿、喝过北冰洋汽水的。汽水对我来说,也算奢侈品,一毛五一瓶,经常是囊中羞涩,望而却步;冰棍儿倒是时而光顾,小豆的、红果的,三分钱一根儿,奶油的五分钱一根儿。现在有一次偶然见到标有“老北京”的冰棍儿,我喜出望外,可一尝,却大煞风景,再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了。
    其实当年我最喜欢的是刨冰,攒足了钱,到冷饮摊上买盘刨冰,那才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享受。用具并不多彩儿:一个高脚的玻璃托盘。刨冰机哗哗一响,刨出的是冒尖儿的一盘雪白的冰丝儿,而不是冰沙,之后再浇上或红或绿或黄的果料、香精,有香蕉味儿的、苹果味儿的、橘子味儿的……随你挑。一盘吃下去,从脑瓜顶凉到脚背儿,真是透心儿凉。不仅暑气全消,而且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多。现在的刨冰,我不敢恭维,种类琳琅,五光十色,但每种都加奶油,似乎无奶不成食了,早已不是刨冰,而是刨奶了!
    最可回味的是冰核儿。早年间,北京人就知道冬屯夏凉的方法。据说此法还是从周代传下来的:冬三九天人们从河湖里取冰,冰块儿长一米多,宽约一米,藏进事先挖好的冰窖里。冰块儿层层码好,用草帘子盖严,夏天一到,车拉马驮,送到冷饮店、菜市场,冰冻水产和各种冷饮食品。只要拉冰的车一到,人家卸冰的时候,就忙了我们这帮孩子了,抢那些碰掉的碎冰,放进小筐里,边走边啃,两手冰得通红,可吃得津津有味儿。有时拉冰的把式,特意用镩子镩点儿不成材的小冰块儿,让孩子们捡。赶不上拉冰的车,就从卖冰的小贩那儿花几分钱买一小筐儿,比吃冰棍儿实惠多了,这就叫买冰核儿。后来我约伴儿去了几次马家堡冰窖,那才叫冷得过瘾,在冰窖里不穿棉大衣是待不住的。
    老北京的消夏方法很多,这都是咱传统文化,借鉴过来。(石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