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太平猴魁 "猴韵"要义谁解读


    太平猴魁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品牌。但是,有张扬太平猴魁的激情而没有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和对这一品牌的责任感,难以维系太平猴魁在世人心中的真正地位。
    当把这个序幕拉开,人们首先要追问的是,真正意义上所谓的太平猴魁茶的核心地带在哪里?真假太平猴魁如何区分?
    在去年合肥召开“徽茶崛起论坛”上,我曾说,“徽茶”的崛起在于对徽派文化的渗透。用传统形式来表现当下太平猴魁的风貌,并不仅仅局限于制作茶的技术层面,首要是太平人如何在新的社会语境中进行太平猴魁茶文化精神转换,促进太平猴魁从制作到语言乃至文化的审美转换。
    太平猴魁茶区比较分散,处在“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安徽黄山,区内有1775平方公里,谭家桥、甘棠、仙源、太平湖、乌石、焦村、耿成等产地都是“太平猴魁”的娘家。而娘家中的“娘家”为“新明、龙门、三口”三地,属于传统产地。其中新明乡因拥有原产地保护的“猴坑”而坐上太平猴魁第一把交椅。
    用猴坑茶人方平庆师傅的话来诠释太平猴魁,就是“两刀一枪三尖平,扁平挺直不卷翘,叶厚魁壮色深绿,兰香汤清回味甜。”个中因由,品后方知猴魁之韵。这茶幽香扑鼻,清正无杂,鲜活爽口,回味甜和,味厚悠长。
    谓之猴魁之韵的“猴韵”,时下众说纷纭,有把“藏芽、味浓、香高、成熟、脉红、含情”称为“猴韵”;有把“香气和滋味”称之“猴韵”;有把“含而不露,幽从心底生”称之“猴韵”。这些对“猴韵”的注解虽然惟妙惟肖,但都无法摆脱的是对绿茶的一种共性描写。我倒以为,原太平县茶叶公司从事茶叶技术管理的李继平先生所言极是:可从“清正、鲜活、回甘、悠长”四个方面体验太平猴魁的“猴韵”。
    每年清明、谷雨前后,趋之若鹜的太平猴魁追随者,几乎都要上猴坑吃住在农家,两眼紧巴巴地盯着翻炒茶叶的茶锅,待茶农把猴魁制作好以后,一手付钱,一手拿茶走人。
    虽然市面上经常出现自称是“猴坑”的太平猴魁,然而,真正猴坑的太平猴魁却鲜有在市场上销售。
    在猴坑,把20多户人家的茶园面积加在一起才2000余亩。平均每户每年做茶500余斤。也就是说,猴坑每年的产茶量只有1万多斤。三合村的乡干部说:“猴坑村的茶不出门就可以卖到3000元一斤,这叫做‘一千元卖文化,一千元卖生态,一千元卖茶叶’。”联想到猴坑山下“严禁携带干茶入山”的警示牌,就能明白乡干部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为何要严禁带干茶入山?带着干茶上猴坑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始终让一些人在疑虑中带着问号。严禁携带干茶或鲜叶进入猴坑,意味着在猴坑绝不允许有外来茶的出现,更遑论以猴坑太平猴魁之名号进行交易。这种严令禁止,其严谨程度同样拒绝来自于同一个乡的茶叶,我为之叫绝!
    如果说太平猴魁是绿茶中最富个性的茶,而猴坑则是太平猴魁的豪门。那么,较之于其它绿茶影响面,当今认识太平猴魁抑或是品饮太平猴魁的人还是太少,这与人们无法了解真正的太平猴魁产地的核心区域在哪里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也产生了原产地太平猴魁与茶叶市场上的太平猴魁的利益之争,并在茶市交易中被无限放大。有许多大叶种茶都可以制作成太平猴魁,辨别真伪,猴坑人喝自己的茶再喝别人的茶,子丑寅卯,当下明了,可老百姓看不懂,谁来解读这“猴韵”的要义?(舒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