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春节将至 想念家乡的名小吃(1)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再过两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大寒”了,兔年新春也已不远,想必很多朋友家里已经循着传统在准备过年时的美食了吧。老北京的美食可谓丰富多样,样样精粹,那么您知道我国其他地方又有什么样的特色美食吗?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京外来客”,为您讲述他们地道的家乡美食。
    东北秋林红肠、农家菜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畔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跟随着歌声,来到我的家乡黑龙江,北国冰城,万里雪飘,冬季的黑龙江尤其美丽,哈尔滨的标志美味秋林大列巴,秋林的红肠,可以由衷地说这是人类史上最美味的红肠和面包,喝一口哈尔滨啤酒,吃一口秋林红肠,就着一口大列巴,夫复何求?一路往西,来到松花江畔,结满冰花的树木,有着特有的冰挂,手拿一根糖葫芦,流连于幸福圆圆。品尝一下属于黑龙江独有的特色美食,小本地鸡炖兴安岭榛蘑、散养猪炖粉条、土豆炖大鹅、得莫利炖鱼、地道的木耳、东北大拌菜、一锅出贴饼子,亲朋好友席坐在小火炕上,再配上一壶小烧,足以解忧。带着一天的陶醉,酣然入睡,在梦中我随着雪花翩翩起舞……(王鹏)
    最是难舍那一抹香气——山东煎饼
    舀一勺稀如米粥的面糊倒在鏊子的中央,右手执耙迅速左旋,所到之处,一股“轻烟”瞬间升腾而起,状若沙漠中千军万马飞驰而过,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涌入胸间,鏊子上的面糊也顷刻间由黄变白,一张圆于望月,大若茶盘,薄如蝉翼的煎饼制作成功。
    小时候,每每母亲做煎饼,因为无法抵挡那股香气的诱惑,总是眼巴巴地守候在厨房的门口,等待着第一张煎饼的降生。因为鏊子上擦过油,所以第一张煎饼是不能吃的,那股心里痒痒的感觉,就像千万只蚂蚁在心上爬一般,脚丫子都在着急。母亲总是笑着打趣:“口水流出来了!”煎饼熟了之后,从母亲的手里一把夺过来,抹上点自制的黄豆酱,掐几个葱叶卷在里面,三口两口下肚,唇齿留香,胜过人间其他美味。
    有人曾说:“现在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谁还吃那个啊!”蒲松龄《煎饼赋》中言:有锦衣公子过而羡之曰:愿以我鼎内之所烹,博尔手中之所遗可一乎?野老怃然,掉头不易!的确,当你满汉全席吃完之后,来一个香喷喷的煎饼卷大葱,配一碗黄橙橙的小米粥,既健康,又享受!(于兴兴)
    天津小吃 “三绝”
    天津小吃有“三绝”,那就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大麻花。狗不理包子创始于清朝末年。因店主高贵友乳名“狗不理”而扬名,其肉馅松散、包褶均匀、肥而不腻、清香适口;耳朵眼炸糕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距今已近百年。外焦里嫩、细甜爽口、香味芬芳;而桂发祥麻花 (十八街麻花)更是“明震海内外”,金黄色的大麻花,夹着冰糖块,上面撒着青红丝和瓜条等小料,散发着香甜的桂花味,即使放上个把月,吃时仍然酥脆可口。除了这三绝之外,天津的崩豆张、果仁张等食品也很有特色,他们炸、崩、烤的各种干果仁、豆类,不仅香口可口,而且还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等多种功能。(洪泉)
    最念母亲宁波豆花香
    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就是母亲做的豆花。年二十九晚上,母亲将自己种的黄豆一颗颗精挑细选好,浸泡上。年三十天蒙蒙亮,母亲就挑着一头黄豆一头井水的担子去加工厂了,大概2小时后,两桶泛着白沫的热腾腾的豆浆就挑回家了。灶膛添上柴,火熊熊;豆浆倒进大锅,呼呼地冒着蒸汽。我们姐弟俩就在旁边拢着袖子等着好吃的了。差不多豆浆煮熟后,母亲就拿出两大块干净的粗纱布,布的两头扎在木桶耳朵上,形成兜状。木桶靠着大锅,母亲把熬好的豆浆舀进布兜里,就听见浆哗哗地淌进木桶里,不多时,一大兜的豆腐渣就滤出来。豆浆滤好后,母亲就拿出家里珍藏的石膏,水化开后,倒进豆浆里,搅拌均匀。静置一分钟后,将一根筷子扔进豆浆里,能立住,表示做豆花成功啦!真好喝啊!我们两个喝了肚子溜圆,此后就再也没有喝过那么好喝的豆花了。(罗书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