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乌纱帽”等古代官服的由来(1)

本文讲述了发生在北朝后期的一次重要的服饰变革,涉及我们今天非常眼熟的乌纱帽、玉带、皂靴以及“圆领袍”的来历。原来,古代官员的这套标准打扮,都与少数民族特别是擅长骑射的草原民族服饰有关。
    服饰演变的华美历史,也许会让我们对“中华民族”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天工开物
    “乌纱帽”的含义可说是路人皆知,“戴上了乌纱帽”、“丢了乌纱帽”这类表达在今天仍然得到经常性的应用。经由古代绘画以及戏曲表演,人们形成了深深的印象:头戴乌纱帽,身穿盘领袍,腰挂玉带,足蹬皂靴,便是中国古代官员的经典风貌。不过,这一套服饰在历史上其实有个鲜明的起点,那就是北朝后期。在秦汉魏晋,在南朝,甚至在北朝前期,都绝对看不到类似的男服样式。
    对于发生在北朝的这一次重要的服饰变革,唐宋学者们都心里明镜儿似的知根底。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明确道:“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属。先王冠服,扫地尽矣。中国衣冠之乱,自晋五胡,后来遂相承袭,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抵皆胡服。”
    朱子提到的“上领衫”、“上领服”,就是“盘领袍”的前身,在北齐时代最初出现的时候,这种上衣确实是“窄袖”的“短衣”,一如沈括所指出,其形制处处都是为了便于骑马、射箭、在草原上跋涉而设计。这种上衣最特殊之处便在其领式,唐宋时称为“上领”,明代则称为“团领”、“盘领”或“圆领”,是将领口挖裁成紧绕脖颈的圆形,纽扣的结扣处在两肩头。如此的形式显然是为了防止风沙从领口灌入,另外,一旦天气转热,解开肩头的纽扣,将一对“上领”外翻,便形成敞开的“翻领”,犹如今日西装的翻领,这样一来,就可以散热透汗了——因此它也是中国服饰传统中唯一有翻领的衣式。也是在上领袍、衫上,为了骑马的方便,而开创性地引入了可能是从波斯传来的“开衩”。纽扣、开衩这些在秦汉服饰中从不曾有的元素,从此将逐渐变幻为中国传统服装上闪闪生光的亮点,而其最初出现在上领袍、衫上,都是为了服务于马背轻驰的便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