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悠悠腌菜滋味长 (2)

风俗志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腌菜的传统,且每地咸菜各具特色,并不雷同。中国有八大腌菜,而以贵州锦屏的“婆洞酸菜”最为著名。四川的咸菜种类极多,当推首位的应属榨菜。
    腌雪里蕻南北皆有。清朝诗人李邺嗣有诗说:“翠绿新齑滴醋红,嗅来香气嚼来松。纵然金菜琅蔬好,不乃吾乡雪里蕻。”诗人是浙江人,无疑是在赞颂南方的雪里蕻。确实,江南人尤喜用雪里蕻做咸菜,其翠绿滴鲜,口感咸而清香,像谈吐有趣的雅士,若配以毛豆、肉丝更是天作之合。有文献说,雪里蕻的由来是因“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落霜之后,它的茎叶变成红色,霜雪中傲然挺立,因此,也有把雪里蕻唤做雪里红或雪菜的。以前只见饭馆中有雪菜肉丝面,而今,雪菜肉丝方便面也大行其道。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流传了300多年的民谣说的是保定的三大特产,其中的“春不老”则是一种保定特有的腌菜,它以雪里蕻为原料腌制,无论放置多久,绿、嫩、脆、香的本色都不会改变,故名。相传清乾隆年间,一大臣南下途经保定清苑县,突然想吃点清口的饭菜,于是给他端上一盘腌制的“春不老”。这个大臣放在口中一尝,脆嫩清香,连连称赞好菜,好菜!临走时,还特地让人给他准备了“春不老”,一部分携带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宫廷。从此,保定的“春不老”名声远扬。
    江西也有一种“春不老”,而此“春不老”非彼“春不老”,那是鄱阳县特有的一种芥菜。此“春不老”虽为芥菜的一种,但生在鄱阳镇却与芥菜有了很大差异,其色如墨,叶片较芥为小,且肉质紧密,有茸毛,叶茎肥大如白菜。制成齑,本地称之为“春不老菜”,也有蒸晒为干菜的,称之为“春不老盐菜”。
    鲁迅《风波》中写的蒸得乌黑发亮的干菜很诱人。他提到的干菜即是霉干莱,也叫乌干菜、梅干菜、梅菜,是绍兴一种价廉物美的传统食品,也是绍兴的著名特产。《越中便览》中这样记载:“霉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别。芥菜味鲜,油菜性平,白菜质嫩,用以烹鸭、烧肉别有风味,绍兴居民十九自制。”可见那时绍兴霉干菜的制作已极为普遍了。清时,霉干菜曾作为绍兴的“八大贡品”之一。据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到绍兴都要品尝用贡菜做的菜肴和菜汤。梅菜扣肉已是风靡全国的名菜。河南另有一种芥菜肉,是将五花肉炸了之后用酱油腌,之后再炸,然后将炸好的肉切成薄片配上芥菜、花椒等一起蒸。蒸好后扣在盘子里,上边是排得整整齐齐的肉,下边是绿绿的芥菜。芥菜因吸收了肉的油香吃起来特别香,肉因为有了芥菜吃起来也会肥而不腻,酥嫩、爽滑,入口即化。这是待客的佳品。
    十多年前到南方某地采访,早饭时,朋友满含歉意地说:“我们这儿早上一般吃泡饭,不知你能否吃得惯?”泡饭,即将蒸熟的白米饭用开水冲泡,吃时佐以干菜,干菜也是经过冲泡等程序处理后,去除多余的盐分加以食用。我向来不喜大米干饭,而泡饭就干菜却让我吃得有滋有味。每每家中主食米饭时,我常会自制泡饭,彼时,定会忆及当年的朋友。
    老北京的旧家庭,秋必腌菜,据说不是为省钱,实在为得味。雷震芥菜是芥菜带叶下缸,7天后取出,阴八成干,糅以五香料放入坛中,不许透气。第二年雷鸣后出坛,将芥疙瘩切成片加猪肉焖食,算是家常菜中的高级品了。
    贵州有一种冰糖酸,是以芥菜加醪糟、辣椒腌成的。在宁波,有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说吃了它就不会生疥疮。
    各地还有以萝卜为原料做腌菜的。云南曲靖的韭菜花据说风味极佳,可它的主料不是用以佐涮羊肉的那种正宗韭菜花,乃以芥菜加醪糟、辣椒腌成。苏州的“春不老”是用带缨子的很小的萝卜腌制的,腌成后寸把长的小缨子还是碧绿的。汪曾祺说他的家乡江苏高邮“每到秋末冬初,多数人家都腌萝卜干,到店铺里学徒,要‘吃三年萝卜干饭’,言其缺油水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