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中国豆腐的起源与发展(2)

冻豆腐,清·袁枚《随园食单》说:“将豆腐冻一夜,切方块滚去豆味,…起蜂窝如冻腐”。冻豆腐并不困难,“以豆腐切方块置户外,先浇热水一次,复以冷水频浇,冻一夜即冻冰,亦名冰豆腐,食时味佳”(34)。浇热水似为去豆味。《食宪鸿秘》中也有“冻豆腐”,一是“严冬,将豆腐用水浸盆内,露一夜。水冰而腐不冻,然腐气已除。味佳。”这是冻腐以去腐味,也就是豆腥味;另一法,“或不用水浸,听其自冻,竟体作细蜂窠状。洗净,或人美汁煮,或油炒,随法烹调,风味迥别。”可见,冻豆腐,是将豆腐直接放在严冬户外自冻,要“竟体作细蜂窠状”才成,这种方法现在日常家居仍然使用,只不过可在电冰箱中做,不受时间限制了。 
    腐乳,对于豆腐家族来说只能算是新秀,然而腐乳的出现,又为大豆蛋白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是豆腐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腐乳在明代李日华《蓬栊夜话》中就有记载:“黟县(今安徽黄山市黟县)人喜于夏秋间醢腐,令变色生毛随拭去之,俟稍干投沸油中灼过,如制馓法漉出,以他物笔烹之,……然余曾一染指,直臭腐耳,未睹其神奇也。”这儿的“醢腐”,就是让豆腐坯发霉,因为并没有腌制后熟,而是油煎“如制馓法”,然后“漉出,以他物笔烹之”,只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毛豆腐”,说明当时在某些地区已有臭豆腐(一种腐乳)的生产消费,只不过还不普遍。
    明末清初,腐乳已经是一种很流行的食品。朱彝尊《食宪鸿秘》中就记载了不少腐乳的名称和制法,对发霉腐乳和腌制腐乳均作了详细记载(35)。
    建腐乳(发霉腐乳):如法豆腐,压极干。或绵纸裹,入灰收干。切方块,排列蒸笼內,每格排好,装完,上笼盖。春二三月,秋九十月架放透风处(浙中制法:入笼,上锅蒸过,乘热置笼于稻草上,周围及顶俱以砻糠埋之。须避风处)。五六日,生白毛。毛色变黑或青红色,取出,用纸逐块拭去毛翳,勿触损其皮(浙中法:以指将毛按实腐上,鲜)。
    每豆一斗,用好酱油三斤,炒盐一斤入酱油內(如无酱油,炒盐五斤),鲜色红曲八两,拣净茴香花椒甘草,不拘多少,俱为末,与盐酒搅匀。装腐入罐,酒料加入(浙中腐出笼后,按平白毛,铺在缸盆內。每腐一块,撮盐一撮,于上淋尖为度。每一层腐一层盐。俟盐自化,取出,曰晒夜浸,收卤尽为度,加料酒入坛),泥头封好,一月可用。若缺一日,尚有腐气未尽。若封固半年,味透,愈佳。
    从文中可以看出,制腐乳时原料处理很精细。原料多是腐干,一是因为水分过高霉菌不易生长,二是腐干更易成型,所以,要“压极干。或绵纸裹,人灰收干”。不过也有直接用鲜豆腐(36)来做的。当然,鲜豆腐也要切成块,先要用少量的盐“腌五、六天”,然后“捞起”,将“豆腐铺排蒸笼内蒸熟”。豆腐干(块)蒸熟,或用盐预腌再蒸熟,可以防止细菌的污染,但并不会阻止霉菌的生长。盐腌的另一目的是使豆腐坯中的水分下降,从而有利于上霉。
    上霉又叫前发酵,主要通过毛霉生长,获得分解大豆蛋白的蛋白酶,并初步分解大豆蛋白。蒸过的豆腐,连笼“架放透风处”,上霉。蒸笼透气性良好,有利于霉菌的生长,而且豆腐块不移出原蒸笼,可以防止二次污染,一般20℃培养到3—7天,15℃培养7—15天,视霉菌的不同而不同。“春二、三月秋九、十月”,这时气温在15—18℃,由于气温较低,其他微生物如细菌、酵母、曲霉等不易生长,正是最佳的时候。等五六日后,生白毛,并渐渐变色,上霉基本结束。上霉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发霉的温度和豆腐坯的水分,一般水分宜大,所以多以腐干做坯。
    豆腐坯一般放霉房两天后,毛霉开始发育;3—5天菌丝即布满,生长旺盛;6—7天毛霉顶端开始着生泥黄色孢子,即成熟。为了保持腐块成型,防止粘在一起,同时也防止毛霉生长过度,要进行“拭毛”。“拭毛”的方法很多,有如文中“用纸逐块拭去毛翳”,或“以指将毛按实腐上”。也有“候豆腐变色去毛,将毛抹倒,微微晾干”(37)。将毛抹倒,以毛霉菌丝包住腐坯,形成柔软、细密而坚韧的皮膜使其不易破损;另外,还将粘连的菌丝断开,使成品外观漂亮,品质好。
    发霉过的毛坯要进行“后熟”,也称“后发酵”,即发霉过的毛坯在微生物作用下,配以辅料,形成色、香、味的过程,包括加盐及辅料、装坛、灌汤、贮藏几道工序。除了直接加入酱油、盐、红曲酒外,也有用酱黄的。“再称豆腐与黄(面酱黄)对配,将留存下腐卤澄清,去浑脚,泡黄成酱,一层酱,一层豆腐”(38)。以原先腌豆腐坯的卤液与面酱黄混合而成的酱作为腐乳的汤料,而不是用酿制的酱,这样可以控制用盐量,同时,又不使酱味侵腐。一般来说,用盐量大,成品易过咸,且发酵期要延长;用盐量少则易引起腐败。此外,还涉及到各地人们不同的口味,所以古代各种腐乳方法用盐比例不尽相似。盐不但赋于产品咸味,还控制污染微生物的繁殖,最重要的是使附着在菌丝上的蛋白酶更容易释出(39)。除此而外,加入各种香辛料也很重要,如香油(即芝麻油)、花椒、茴香、甘草等等,最后“装腐人罐,酒料加入,泥头封好,一月可用”。有时后发酵时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往往“层层装入瓮内,泥封固。付日中晒之”(40)。晒是为了保持一定温度,有利于发酵。通过后发酵,在豆腐坯上生长的微生物与所加入的配料酱油(或面酱黄)中的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复杂的生化反应,促使豆腐乳成熟,后发酵的时间随温度不同而长短不一.从一月至数月不等。所以“若缺一日,尚有腐气未尽。若封固半年,味透,愈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