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饮食厨艺 >

地域食风(二):西北食风


    古朴粗犷的西北食风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史称“西陲”或“回疆”,与其它地区相比,西北一带的食风显得古朴、粗犷、自然、厚实。其主食是玉米与小麦并重,也吃其它杂粮,小米饭香甜,油茶脍炙人口,黑米粥、槐花蒸面与黄桂柿子馍更独具风情,牛羊肉泡馍名闻全国。家常食馔多为汤面辅以蒸馍、烙饼或是芋豆小吃,粗料精作,花样繁多,农妇们也有“一面百样吃”、“七十二餐饭食天天新”的本领。受气候环境和耕作习惯限制,食用青菜甚少,农家用膳常是饭碗大而菜碟小,一年四季有油泼辣子、细盐、浆水(用老菜叶泡制的醋汁)和蒜瓣亦足矣。如有客人造访或宰羊,或杀鸡,或炒几碟肉丝、鸡蛋、苜蓿,擀细面,蒸白馍,也相当丰盛。
    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除俄罗斯、锡伯、裕固、土等4族之外,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食规,“禁血生,忌外荤”,不吃肮脏、丑恶、可憎的动物的血液,过“斋月”,故而清真风味的菜点占据主导地位。在陇海铁路沿线和大小镇集中,星罗棋布地缀满穆斯林饮食店,多达数十万家。更值得称赞的是,回、维等10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虽以“清真”为本,饮食上有清规戒律,但对民族食俗又表现得很豁达,还帮助汉民制作牛羊菜和油香。同样,汉族也十分尊重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在饮食上自觉“回避”,并支持他们过“斋月”、欢庆3个大节。这说明自古以来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敬重、真诚团结。
    在肴馔风味上,西北地区的肉食以羊、鸡为大宗,间有山珍野菌,淡水鱼和海鲜甚少,果蔬菜式亦不多。其技法多为烤、煮、烧、烩、嗜酸辛,重鲜咸,喜爱酥烂香浓。配菜时突出主料,“吃肉要见肉,吃鱼要见鱼”,强调生熟分开、冷热分开、甜咸分开,尽量互不干扰。在菜型上,也不喜欢过分雕琢,追求自然的真趣;注重饮食卫生,厨房和餐具洁净。汉民爱饮白酒,穆斯林一般不饮酒,多喝花茶;红茶与奶茶,还有牛羊马奶;习抽莫合烟与旱烟;常在庭院中或草地上铺放白布席地围坐就餐,自带餐刀,有抓食的遗风。
    西北地区名食众多,不少带有历史的烟尘,相当古老。象陕西的葫芦鸡、商芝肉、金钱发菜、带把肘子、牛羊肉泡馍、石子馍、甑糕、油泼面、《仿唐宴》和《饺子宴》;甘肃的百合鸡丝、清蒸鸽子鱼、兰州烤猪、手抓羊肉、牛肉拉面、泡儿油糕、一捆柴、高担羊肉、《巩昌十二体》和《金鲤席》;青海的虫草雪鸡、蜂尔里脊、人参羊筋、糖醋湟鱼、锅馍、甜醅、马杂碎、羊肉炒面片等,此外,这里的西凤酒、黄桂稠酒、当归酒、陇南春、伊梨特曲、枸杞酒、白葡萄酒、紫阳茶、奶茶、三炮台八宝茶、参茸茶;黑米饮料和哈密瓜汁,也都驰誉一方。
    在饮食习惯上,当地人夏季爱冷食,冬季重进补,待客情意真,筵宴时间长,经常有歌舞器乐助兴,一家治宴百家忙,绝不怠慢进门人。哈萨克族谚语:“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了客人,那就是跳进大河也洗不清的耻辱”,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中华风俗·新疆》还记载:“回民宴客,总以多杀牲畜为敬,驼、牛、马均为上品,羊或数百只。各色瓜果、冰糖、塔儿糖、油香、以及烧煮各肉、大饼、小点、烹饪、蒸饭之属,贮以锡铜木盘,纷纭前列,听便前列,听便取食。乐器杂奏,歌舞喧哗,群回拍手以应其节,总以极欢为度。”“所陈食品,客或散给于人,或罢宴携之而去,则主人大喜,以为尽欢。”这是清代的风尚,至今仍无大改变。
     (责任编辑:admin)